但是,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趨勢不會改變,且會衝破種種阻力,乘風破浪,向著更加穩固、更加和平的方向發展。這種發展方向需要兩岸的共同努力。台當局不能僅僅囿於美國的壓力和在野黨的阻撓而停滯不前,更不能時刻考慮到選舉而無所作為。
馬英九執政危機表現在經濟提振不力和改革受挫上,這兩個大的方面使馬英九民調低迷,士氣低落。經濟問題,從外部講,跟全球性金融危機有關;從內部講,跟台灣經濟結構調整有關。改革問題。受制於經濟提振不力因素的影響,馬英九2012年連任以來,所推出的諸如油電雙漲、證所稅、美牛案、年金、核四、“12年國教”等改革問題,均受到了在野黨和民眾不同程度的反對,影響其民調。而菲律賓槍殺台漁民事件、洪仲丘事件等,更是重創了馬英九。
而擴大國際空間,贏得百姓和藍綠陣營的支持,或許是馬英九轉移民眾注意力和彌補島內施政不張的考慮。這也正是馬英九想積極參加APEC的原因。當前,兩岸關係雖然是處在60年來的最好時期,但是,兩岸政治對話未展開,政治協商未啟動,這種並不明朗的政治局面,又怎麼能讓大陸放心?台灣從李登輝、陳水扁以來,都想以領導人的身份出席APEC,充分反映出台當局對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定位問題。兩岸問題應當在兩岸間解決,大陸反對將其拿到國際空間處理和討論兩岸問題。
兩岸政治互信沒有完全建立,兩岸和平協議沒有簽署。在這種情況下,馬英九想參加APEC,顯然是不合適的。兩岸只有在政治商談上獲得新突破,取得新成果,台灣才可能拓展其國際空間,實現兩岸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