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升 (重慶市江津區 公司職員)
9月8日,杭州地鐵出現1號綫開通以來最驚險的一次故障。20:13左右,從湘湖出發開往文澤/臨平方向的一趟列車,直接在錢塘江底下的隧道中“趴窩”了。列車上的113名乘客,只能沿著地鐵隧道裡1.2米寬的棧道走出來,足足走了半個小時。事後,地鐵官方解釋說,這次的事故,是因為地鐵供電突發故障,導致列車拋錨。(錢江晚報9月9日)
地鐵作為現代文明的產物,在當代社會以高速,快捷,運載能力強等優點成為人們公共出行的首要選擇。我國最早的地鐵綫是80年代北京的一號綫。近些年,我國城市的地鐵建設進入快速發的階段。2012年9月5日,國家發改委批複18個城市的25個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總投資規模將逾8000億元。
中國地鐵建設可以說用10年時間完成了發達國家100年的歷程,但伴隨地鐵的快速發展,地鐵事故也進入頻發階段。上海地鐵在2011年9月出現追尾事故,致294人受傷。2012年1月間,廣州地鐵出現就出現十次事故。北京地鐵,從2012年1月以來共“停運”85次。特別是8月,已累計發生故障10次,創單月紀錄,這相當於每3天出一次故障。這些頻發的地鐵事故讓我們不由對地鐵建設警惕起來。
地鐵事故頻發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建設時期已埋下隱患。地鐵在建設時期單純為追趕工期,工程建設質量方面不達標。或論證不充分,沒有考慮到本地地形、氣候、土壤以及未來建設方面的因素而草草上馬,導致建設時期就埋下隱患。第二、設備問題。長期運行的設備存在老化問題,檢修不及時,不充分,易出現問題。新設備沒有經過系統調式就運行,員工不專業,操作不熟練。第三、管理問題。地鐵發展速度過快,人員培訓不及時,技術不過關。管理制度不健全,對列車的巡視、檢查、維修制度沒有跟上。而這些因素歸結為地鐵發展的大躍進。地方政府迷信地鐵拉動經濟增長,期望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的投資,帶動經濟複蘇和增長。同時期望地鐵建設還促進地鐵沿綫房地產市場的漲價,帶動土地市場的發展。最終為自己增加政績砝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