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0日電/在中國不斷擴大“向西開放”的背景下,中國出現了阿拉伯研究熱潮,一批新的阿拉伯研究機構應運而生。
新華社報道,在中國首都北京,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語言大學成立了阿拉伯研究中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發起成立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經濟貿易關係研究中心。而在有“中國穆斯林省”之稱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夏黨校成立了中阿合作戰略研究中心、寧夏社科院恢復了中東伊斯蘭國家研究所、寧夏大學成立了阿拉伯研究中心。
正如北京語言大學相關負責人在阿拉伯研究中心啟動時所說,這些研究機構將以“中國解讀阿拉伯世界,將中國介紹給阿拉伯世界”為宗旨,為推進中阿關係的長遠發展貢獻力量。
2012年9月在中國(寧夏)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暨第三屆中阿經貿論壇上,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強調,向西開放是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我們在提升沿海和向東開放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內陸和沿邊開放,大力實施向西開放。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經貿合作高速增長,雙邊貿易額達2224億美元,同比增長14%,創歷史新高。阿拉伯國家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與中國經濟擁有較強的互補性。
然而,與阿拉伯國家的重要戰略地位和蓬勃發展的中阿經貿關係相比,中國學術界對阿拉伯世界的研究,特別是中阿經貿合作問題的研究有待加強。
馬平是寧夏社會科學院回族伊斯蘭教研究所研究員。他已經連續四年參加中阿經貿論壇理論研討會。從今年開始,中阿經貿論壇正式升格為中阿博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