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1日電/香港反對派在沒有實質證據的情況下,動輒“舉報”特區政府官員及行政會議成員,試圖將事件政治化,以此達致打擊對手、癱瘓政府施政目的。特首梁振英早前就公開表明,不希望廉署成為政治工具,惟反對派“惡人先告狀”,稱特首此言才是令廉署政治化的“始作俑者”以轉移視線。為此,本報發表評論員文平理的評述,詳細列舉事實,包括民主黨總幹事林卓廷、社民連副主席吳文遠、現前線成員譚香文、社民連梁國雄等,多次在沒有證據、單憑個別傳媒報道,以示威、召開聲討大會等方式,高調邀請傳媒到廉署及申訴專員公署採訪他們“舉報”梁振英、陳茂波、林奮強、張震遠、湯顯明甚至中聯辦的舉動,更不時透露廉署的調查進度、方向等,不斷公開發表意見,而舉報者的黨友,則利用立法會議員的身份,聲言要在立法會跟進。是誰將廉署政治化?答案“一目了然”,就是反對派中人。
行政長官表明不希望廉署成為政治工具,並問為甚麼向廉署投訴林奮強、張震遠的人沒有道歉。該番言論隨即引來熱議,焦點落在濫用舉報,以及行政長官的道歉論是否令廉署“政治化”。然而該等討論卻未能放在有人把廉署視作政治工具的核心問題上。
反對派高調舉報 違廉署保密原則
廉政公署的專業守則之一是“根據實際需要嚴守保密原則”。有關舉報資料只會存放在機密檔案內,只有獲授權人士才可翻閱,務求做到“廉署保密,密密實實”。廉署堅守保密原則,既是保護舉報人、證人,也保障被調查人士,並有利其展開調查工作。
然而近年部分反對派向廉署舉報,猶如上演政治鬧劇一樣。舉報者並非涉事的當事人或證人,只是看了相關報道,便爭先恐後,大張旗鼓,或帶齊道具在廉署門外示威,或召開聲討大會,才進入廉署舉報,吸引記者報道。部分人舉報後更不時透露廉署的調查進度、方向等,並不斷公開發表意見。舉報人黨友利用立法會議員的身份,聲言要在立法會跟進。
這可以造成嚴重的後果:一方面,如果被舉報者本身是無辜的,但是卻因舉報者的行動,被輿論廣泛報道,容易造成未查先判、未審先判、民情洶湧的情況。這令被舉報者的名譽已即時受損,難以在調查後追討賠償,也對被舉報者和家人構成沉重的壓力。同時,若然被舉報者是官員,那麼政府必須承受不少輿論壓力。該名官員若然繼續任職,政府的民望便可能被拖累;若然辭職,政府白白失去人才。另外,舉報者把攻擊政敵的平台放在廉署身上,若然廉署因證據不足,不立案調查,或作出起訴,廉署的公信力也會受到質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