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在體育的王國裡,國際奧委會(IO C )主席的地位,如同王國的國王一般尊貴。比利時人羅格在執掌全球最大的體育機構大權12年後,將於10日晚交卸權杖。他的繼任者,將在德國奧委會主席巴赫、烏克蘭奧委會主席布勃卡、新加坡籍國際奧委會副主席黃思綿、波多黎各籍國際奧委會委員卡裡翁、瑞士籍國際賽艇聯合會主席奧斯瓦爾德和中華台北的國際拳擊聯合會主席吳經國之中產生。
這次競選的六位候選人中有兩位來自亞洲,兩人能否突破重圍,成為新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與過往相比,此番國際奧委會主席競選無論從候選人數量、各自背後的力量,以及競選過程中的手段,都是史無前例的激烈。“王位”花落誰家,將見分曉。
陣仗不小 六人競爭三個有戲
在過去的33年中,無論是薩馬蘭奇還是羅格當選時,都極少受到挑戰。但本次不同,六名競選者個個來頭都很大。
呼聲最高的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德國奧委會主席巴赫曾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奪得擊劍金牌。他歷任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體育法院上訴法庭庭長,並在2000年成為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在國際奧委會中稱得上是位高權重。
在媒體看來,對巴赫“威脅”最大的是卡裡翁和黃思綿。其中,與巴赫同年的波多黎各人卡裡翁擔任國際奧委會財務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幫助國際奧委會增加了80億美元的創收,過去10年間他將國際奧委會的資金儲備從1億美元提升到9億美元。既非運動員出身,也無運動項目的管理經驗,且不是歐洲人的卡裡翁人氣逐漸提升,更多的是靠其充足的資金以及極佳的口才。今年7月初,國際奧委會召集六位競選者在洛桑總部舉行了一場內部演講會,每人15分鐘表達施政綱領,卡裡翁是惟一沒有使用PPT和講稿的,但其演講給不少委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黃思綿除了擁有新加坡議會議員、駐匈牙利大使等顯赫的從政經歷外,還具有不俗的管理能力,2010年新加坡青奧會的成功舉辦為其加足了印象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