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比什凱克會見吉爾吉斯斯坦議長葉延別科夫。 |
中評社香港9月13日電/法國《歐洲時報》9月13日載文《習近平“新絲路”外交大氣而細膩》,摘要如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九月對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四國展開系列國事訪問,成果之豐富,意義之深遠,為中國-中亞外交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頁。同時,中國領導人成熟的外交理念、大氣而細膩的外交手法也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為國際關係創新提供了寶貴的鏡鑒。
習近平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國要與中亞各國做好朋友、好鄰居、好夥伴,但不干涉對方國家內政,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不經營勢力範圍。這樣的宣示可謂大氣磅礴,表現了中國外交政策的自信與自律。中國在實現民族復興的旗幟下以和平崛起的方式重返世界大國行列,與西方列強的崛起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而外交領域的“三不”政策與歷史上常見的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大國外交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平等價值觀及其道德力量成為中國外交成功的基礎。
中亞各國地處古絲綢之路中間,擁有豐富的資源與璀璨的文化,歷史上曾為沙俄及前蘇聯版圖的一部分,獨立後仍受俄羅斯影響較深。中亞與中國、中亞與俄羅斯、中國與俄羅斯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歷史聯繫和現實的相互需求關係。這些關係目前都處於良好的狀態,擁有良好的前景。中國在處理與中亞國家關係時,充分照顧到了俄羅斯的感受。媒體普遍注意到,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十分精彩、富有詩意,展現了中國領導人的國際魅力和中國外交細膩的一面。應該說,其中最為細膩之處就是“三不”政策的宣示——俄羅斯總統普京雖然當時不在聽眾席上,但應該完全理解其中意涵。
與中國的“三不”政策相比,今天依然流行於西方的以軍事威脅為手段的干涉主義更顯得面目可憎。一些西方媒體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評價習近平的中亞之行“政治意義更大於經濟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