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3日電/近日,蘋果公司發布新產品,但市場反應可謂無驚無喜,蘋果股價也出現波動。蘋果似乎沒有擺脫創始人喬布斯離世後的創新困境,被天才折服的人們對蘋果的現狀越來越失望。是何原因導致蘋果失去創新靈魂?筆者以為,蘋果面對創新的鴕鳥心態把它拖入了嚴重的創新困境。
《環球時報》刊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徐頑強的文章稱,從消費者來看,逐漸普及導致了相對的“審美疲勞”。2007年,在傳奇人物喬布斯的帶領下,蘋果推出了首款智能手機,徹底改變了手機行業,宣告移動互聯網的到來。之後5年,蘋果每年只發布一兩款新手機,就掠走了智能手機市場超過七成的利潤。喬布斯離世後,繼任者庫克也曾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創新勢頭,有過一些創意設計,但好景不長。有人說,喬布斯是在主宰市場,而庫克則只是在迎合客戶。然而消費者終究是“喜新厭舊”的,迎合不能長久,大眾化的蘋果產品逐漸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高貴感、神秘感,必然產生審美疲勞,從“藝術品”滑向一般的“工業品”。消費者的看法也從“蘋果就是蘋果”變成“蘋果也只是蘋果”,認為它不再是時尚先鋒,這直接體現了蘋果創新的疲軟。
從對手來看,在手機業務面臨三星挑戰,平板市場被安卓分食的情況下,蘋果早已面臨一場“守城之戰”,而不是“獨領風騷”。更嚴重的是,這種白熱化競爭會透支蘋果的創新帶來的衝擊感和新體驗,墮入與其他品牌比成本、拼價格、搶客戶、爭市場的“世俗漩渦”。蘋果
“疲於應戰”,不僅使其逐漸失去了引領行業潮流的話語權,也讓競爭對手看到了追趕的可能,平添了競爭的信心,反過來更加劇了競爭。這種情況下,蘋果需要出奇制勝,冷靜而穩定反而愈加危險。
從自身來看,蘋果對遭遇的變化保持著較強的“鴕鳥心態”,在周圍環境變化時,不能及時作出變化,甚至有點主觀逃避。客觀地說,在高科技行業,各領風騷三五年是正常狀態。在市場疲軟、競爭加劇、審美疲勞“三重大山”之下,出現創新困境、創新不及,是行業特征決定的必然結果,蘋果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一直在尋求突破。問題是,當前消費者和市場期待甚至要求蘋果做到的,不僅是零敲碎打的“微創新”,而是一如既往的“大創新”或者“巨創新”,蘋果對此似乎沒有充分準備和預期。這也根本導致了蘋果創新的困境。
創新是蘋果的生命,蘋果的問題實質上就是創新,創新讓其確立領先,也唯有創新才能讓其保持領先。然而,創新不是一句響亮時髦的口號,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綜合體、全過程和寬領域,真要實現大創新其實非常難。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理念問題。
要解決“蘋果之困”這種創新型企業必然面臨的難題,就要求企業必須始終堅持創新理念,並在不斷創新中尋找問題、靈感和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