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3日電/對於發展郊野公園的爭論,有建築學者表示,外地亦有例子將郊野公園發展為住宅用地,並把住宅設計成與郊野公園環境融合,但認為先發展其他用地會較好。學者並提出,香港發展雖高密度,但透過各種綠色評級推動綠化,仍可發展成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
據大公網報道,本港陸地面積達1104平方公里,未發展用地佔76%,當中40%又被劃為郊野公園用地,由建造業議會、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昨日合辦的可持續發展建築香港地區會議上,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名譽及客席教授陳炳祥表示,根據外國經驗,有將郊野公園發展為住宅用地例子,“設計亦可以好環保”,令人以為住宅區是郊野公園一部分,但他認為“政府可先考慮其他option(選擇),最後才考慮郊野公園用地”。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董事伍灼宜亦指,郊野公園發展可以探討,但同時指出郊野公園用地只佔未發展用地的40%,本港仍有其他未發展用地,而郊野公園是本港寶貴資源,建議政府發展郊野公園前,“先考慮發展其他用途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