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旺報的社評指出,民航局長沈啟以代表“中華台北”的“特邀貴賓”身分,將首次參加本月24日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的ICAO(國際民航組織)年度大會,這是自1971年我國退出聯合國以來第一次獲得ICAO正式邀請,也是繼2009年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後另一次外交突破,意義非凡。問題在於,在“吳習會”不久後,美國參眾兩院一致通過支持台灣成為ICAO觀察員的法案,奧巴馬總統隨即在7月12日簽署該法案,並發表聲明,強調這項法案符合美國“一個中國”政策。
社評還說,美國政府以國內立法高調支持台灣成為ICAO“觀察員”,難免觸及北京敏感政治神經,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隨即公開表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可以透過兩岸務實協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外國勢力介入於事無補,且會讓事情變得複雜化。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更強硬抨擊美國國會該項法案嚴重違反“一個中國”政策和美中聯合公報。
社評指出,北京的強烈反應是否導致最後台灣只能以大會主席“特邀貴賓”而不是“觀察員”身分參加ICAO年會,內情不得而知;但北京擔憂台灣在國際事務上和美國聯手,是不爭的事實;很多大陸學者更直言,若美國“聯台制中”更將觸犯北京的大不諱。是以,無論美國政府在支持台灣參與ICAO一事上是出於主動或台灣的積極遊說,都有值得馬政府檢討改進之處,因為美中台三方互動畢竟敏感且環環相扣。在美中試圖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過程中,台灣應發揮兼具中華文化背景與西方價值觀的優勢,產生正向能量,促成三方關係的健康發展。
我們認為,從任何角度來看,台灣成為ICAO(國際民航組織)年度大會的“特邀貴賓”,是可喜可賀的。
但是,我們也認為,美國其實在台灣參加ICAO(國際民航組織)年度大會,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腳色,明明知道中國大陸已經準備積極促成,但是為了突顯美國對台灣的控制力、影響力,自己在唱獨角戲,試圖表現出因為美國施壓,大陸不得不退讓的錯覺,實在可笑。但是,充分說明,美國對台灣無時無刻不想著要撈取政治資本!
如果兩岸好好協商,台灣應該不是“特邀貴賓”的腳色,應該更進一步。這對台灣來說,也是一個教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