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外媒稱,有一種觀點認為,因為互聯網文化改變了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人們如今在神經方面已成了一種與以往不同的人。這種說法的科學性尚未有定論。但如果互聯網真的對人們有所影響的話,一些中國研究人員的結論就是,互聯網讓人們“更憤怒”了。
據《參考消息》援引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對中國新浪微博上7000萬條微博進行研究,跟蹤了憤怒、厭惡、高興和低落這四種情緒在社交網絡上的傳播。他們在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誌上發表論文稱,情緒憤怒的微博被轉發或成為憤怒反應對象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其他三類。
研究人員發現,厭惡、高興和低落等情緒對他人的影響力不及憤怒。
報道稱,有可能是中國的互聯網上憤怒情緒特別強烈。但如果花時間看一看發自美國的一串串帖子,就會發現,美國網絡上的憤怒情緒如出一轍。
人們為應對網絡憤怒開出了各種藥方,例如在互聯網上實名發表評論。然而,沒有人知道,結束匿名制能否讓那些煽動性帖子收斂一些。
不過,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認為,有一種能力幾乎肯定有助於這個怒氣衝天的社會:較佳的情緒智力,即一系列有助於人們彼此交流而不訴諸衝突的抽象技能。根據這一定義,情緒智力較佳的互聯網將是一個較溫和、較具同情心的所在。
報道指出,問題是如何建成這樣一個互聯網。《紐約時報》周末副刊最近報道,一些小學正成為社會情緒學習的首批試驗田。批評人士說,這些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死記硬背,而不是啟發式教學。但研究也表明,情緒智力在就業、婚姻、學校及其他很多領域都會帶來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