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3日電/首次作為中國外長訪問美國的王毅當地時間9月20日晚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題為“如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演講。在此之前,他已同美國副總統拜登、國務卿克里、國防部長哈格爾等人舉行了會談。王毅在台灣問題、朝鮮核問題、中日關係等敏感問題上的表態引來各界關注。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問題專家李成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王毅外長“談得很好”。日本輿論21日普遍認為,王毅的表態再次顯示出對日強硬姿態。
《環球時報》報道,20日晚,《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在王毅演講的一樓大廳內,坐滿了美國現任和前任政要及各界中國問題專家。王毅先用英文做了開場白,然後用中文開始正式演講。他說,今年是中美關係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6月,兩國元首在加州安納伯格莊園成功舉行了一次歷史性會晤。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雙方同意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這一兼具戰略性、建設性和開創性的重要共識,為中美關係的未來指明了方向,開辟了道路,同時,也必將對亞太地區乃至國際格局的演變產生積極和深遠影響。王毅說,雙方達成這一共識之後,接下來自然而然面臨兩個問題:第一,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是什麼?第二,我們該如何構建這一關係?對第一個問題,習近平主席已經用三句話作了非常精辟的概括,第一句是“不衝突、不對抗”,第二句是“相互尊重”,第三句是“合作共贏”。王毅為如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提出五點建議:不斷增進戰略互信、大力促進務實合作、積極加強人文交往、不斷加強在國際地區熱點及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重點加強中美在亞太事務上的合作,使亞太成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試驗田”。
台灣話題頻繁出現在王毅訪美的行程中,引起島內媒體關注。台灣“中央社”21日引述王毅20日晚的演講稱,多年來,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損害互信、干擾合作的一項負資產。“如果美方能夠順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勢,切實理解和尊重中國反對分裂、致力於和平統一的努力,那麼台灣問題就會從中美關係的負資產變成正資產,從消極因素變成積極因素,就能為中美關係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保障,為中美開展全方位合作開辟前景。”就任外長前,王毅曾於2008年至2013年擔任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台灣聯合新聞網21日稱,王毅19日會見美國國務卿克里後表示,雙方的會談觸及台灣問題,“台灣問題在可控的狀態內”。報道稱,王毅此前曾多次訪問美國,但這是首次以外長身份前往。對此,台灣“駐美代表”金溥聰表示,已針對此事與美方有密切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