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華僑捐千萬港元資助革命黨
“革命黨人以一往直前之氣,忘身殉國,其慷慨助餉,多為華僑。” ——孫中山
此時的香港,不僅僅是《中國日報》社一處,全島幾乎都已經成為革命黨人的資金周轉地和彈藥庫。
1895年廣州起義時,興中會會員黃咏商,售其位於蘇杭街洋樓一所,得款8000元,充作軍費。1900年惠州三洲田起義,商人李紀堂資助30000餘元,起義失敗後,李紀堂承擔了十幾萬的撫恤金。1902年,為資助洪秀全堂侄洪全福發動廣州起義,李紀堂更是獨立資助50餘萬元,終致家道中落。1907年潮州黃岡之役和惠州七女湖之役,主要經費也是由香港華人籌集的,共計48692元。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原定由孫中山籌集20000元,最終僅從紐約、波士頓、芝加哥募得8000元,遠遠不夠,時任香港文鹹街遠同源匯兌業商店經理的同盟會員李海雲,毅然將店內存款20000餘元全部獻納革命黨。
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李煜堂將經營數十年的老店金利源藥材行作為交通機關,藥店庫房更是成了彈藥庫,存放著諸多運往內地的槍支彈藥……
廣東省僑辦主任吳銳成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從1894年興中會在檀香山創建,到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華僑捐款達1000萬港元之巨。
在香港孫中山紀念館,有這樣一段話:“香港作為華僑進出中國大陸的必經地,華僑的匯款亦以香港為輸入內地的樞紐。清末時期,華僑在海外屢遭不公平對待,愛國之心尤為熾烈,大都熱心捐輸贊助中國革命事業。革命黨人便是透過香港的匯款網絡,把愛國華僑捐助的經費匯至內地,支持革命。”
(來源:揚子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