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清晰地記得1300多千米的京滬高速鐵路,從開工到試運行只用了2年7個月。(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美國《紐約時報》9月23日載文《高鐵改變中國》,摘要如下:
不到4年前剛投入使用時,巨穴般的長沙高鐵站還是人跡罕至。如今,這種情景早已時過境遷。在中國高鐵啟用5年後,其每月客運量已接近中國國內航空業的兩倍,到明年初,將超過每月運送5400萬人次的美國國內航班。
鞋廠工人李曉紅(音)每月都乘高鐵從廣州回長沙看望女兒。此前她通常每年回家一次,因為路上需要一整天時間,而如今只需2小時19分鐘。甄啟楠(音)是一名企業高管,為避免航班延誤,像他這樣的人會選擇乘高鐵到全國各地開會。“我沒想到變化這麼快”,甄說,“看似陌生的高鐵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高鐵是令人始料未及的成功故事,經濟學家和交通運輸專家視之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而其他新興經濟體卻步履維艱的原因之一。但中國並非沒有付出代價:債台高築、大量人口搬遷、一起重大事故,以及競標中存在的貪腐問題。
毋庸置疑,高鐵以出人預料的方式改變了中國。世界銀行報告稱,在已通高鐵的中國城市中,工人的生產率很可能會得到廣泛提升。當企業發現在數小時高鐵車程內存在數以千萬的潛在客戶、雇員和對手時,其生產率就會提高。在北京、深圳這樣的大城市,公司正開設研發中心,那裡有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才俊,而他們進行當天往返的旅行——去薪資水平和土地價格較低城市的工廠——也很方便。“許多企業顯然在改變經營方式”,世界銀行駐京的一名資深交通專家說。
對西方來說,或許很難複制中國的成功,不僅僅因為沒有幾個地方跟得上中國城鎮化的步伐,還因為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並集中在國土1/3面積的東部。中國高鐵還與世界上最具雄心的地鐵建設工程相搭配,這意味著大量人口可以迅速進入高鐵站。
高鐵不僅使中國內地的商業經理們進入更大的市場,隨著沿海地區工資迅速上漲,外國高管們也將把目光轉向中國內地。“我們以前總是南下廣州會見歐洲客戶,但如今他們正更頻繁地現身長沙”,長沙某公司的一名銷售主管說,唯一不好的地方是,“高鐵正變得越來越擁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