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7日電/9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未來新建城區和新建居住(小)區要按人均用地不少於0.1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小)區要限期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開辟養老服務設施。
消息一出,各方躁動不已,有券商隨即發表研報,稱養老地產發展步入快車道。
然而,對大多數地產商來說,養老地產儘管前景美妙,但卻是一個難啃的骨頭。在9月初,同策谘詢機構召開的“養老運營模式之中國化路徑”係列沙龍上,多家地產商抱怨,因為沒有成熟的運營服務機構,養老地產目前還處於試驗階段,無法迅速推廣。
同策谘詢機構研究總監張宏偉說,養老地產不單單涉及房地產項目開發、改建等問題,還與政府政策、開發商運營服務經驗、周邊配套、養老服務相關產業等關係密切。在政策尚待進一步研究、開發商運營服務經驗尚缺乏的背景下,養老地產目前尚不適宜粗放式開發。
現實:多以養老噱頭賣地產
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1.85億,占總人口數的13.7%,已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1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16億,約占總人口數的16.7%。
同策谘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綜合預計2015年全國城市商業化養老機構的潛在需求為自理老人床位數174萬~185萬左右,需要護理老人床位數30萬~32萬張左右。按照一個項目最優化床位數為400張計算,未來三年市場上將需要至少4500個項目。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萬科、綠城、保利為代表的房地產企業已經開始涉足養老地產,泰康人壽(保險公司也砸下重金布局。更值得關注的是,多家央企最近大手筆“試水”該領域。據不完全統計,上述三類企業在 養老地產上的投資額已逾千億元。
但在盛富資本和協縱國際總裁黃立衝看來,現階段中國的養老地產,近95%都是地產商打著養老的噱頭拿地賣地產,賣概念大於實際服務。
位於杭州良渚文化村的萬科隨園嘉樹可謂是經典案例。據媒體報道,作為萬科集團在高端養老地產領域的試點,該項目於今年8月首度發售即售罄。但與萬科設想不同的是,一群40歲左右的少壯派成為這個項目的主要消費人群。
“中國現在的養老地產實際上還是忽悠的多。”遠洋地產總裁李明認為,目前市面上做養老地產的就兩種類型,一種是打著養老的旗號做地產,如隻是與一些養老機構合作經營,增加針對老年人的服務;還有一種是“候鳥式”養老,比如說寒冷的冬天到海南三亞、廣東珠海等地方避寒休養,這種形式更傾向於旅遊,並不針對老年人提供適齡服務。
以位於西塘古鎮的保利.西塘越為例,儘管其配置了約9000平方米國際護理中心等養生配套,但項目依然以銷售別墅和電梯小高層公寓為主,開發形式與傳統地產並無太大差異。
英國最大地產商邦瑞集團中國區總裁白兮直言,全球範圍內從來沒有養老地產這個業態,中國版養老地產或許更多隻是一個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