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互信機制的回顧與前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01 00:30:40


 
  而此一“和平發展”的歷程與果實,也使朝野認為,既然兩岸不致干戈相向,和平發展所帶來的紅利亦稱豐碩,則“軍事互信”、“和平協戰”等政治對話就沒有迫切性,何況,馬英九政府團隊的民調支持度一直未見起色,此時再提政治對話,無異搬磚砸腳。

  最後,筆者以為中國大陸對政治互信、軍事互信乃至和平協戰,除對台部門有其一貫性的政策與論述外,軍方(不包括退役人員)與外交部門的立場與態度,卻未符一致,從策略觀點言或有“一手軟,一手硬”的考慮。唯台灣人民卻因而認為中國大陸是“一手棒子,一手胡蘿蔔”的“統戰”手法,並非真為“和平”,而是“統戰”手法。同樣的,台灣的國會部門與行政部門也有雙頭馬車的缺憾,這雖是民主運作的必然,卻可能使未來兩岸政治互信、軍事互信的建立增加難度。

  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前瞻

  台灣旺報創辦人蔡衍明八月初在“兩岸和平創富論壇”⑧中,公開主張兩岸可以先由國共兩黨簽訂和平協議,此一主張引起兩岸熱烈討論,民進黨大老洪奇昌則主張擴大經濟、教育、文化、公共服務等層面的交流,使兩岸在務實合作中求同存異,落實兩岸和平發展的路線。洪奇昌並認為,此議前提是不能以“一個中國為前提”,是否由國共簽訂和平協議,必經看馬英九的態度。

  一、馬政府應恢復國統綱領

  筆者以為,兩岸關係因國共內戰而起,先由國共兩黨簽署黨對黨結束內戰的協議性文件,不失為可思考階段性做法。唯黨對黨和平協議,畢竟不同於政府對政府正式的“和平協議”,否則必然在台灣引起更大的紛爭,故而,此一議題在現階段以民間學術機構、智庫舉辦相關論壇為宜,且其參與人士不應也不能侷限於國、共兩黨,筆者認為,相關論壇甚至應擴及關心兩岸和平發展的國際友人,以擴大累積互信的效果。

  其次,筆者認為,馬英九政府在主張“不統、不獨、不武”的同時,應與時俱進,重新檢視,以正面積極的態度,研擬恢復李登輝主政時期頒佈的“國家統一綱領”,此一綱領雖非法律,而是由行政院院會通過的政治文件,但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具有開創性與未來性的影響。馬英九如再透過相同程序予以恢復,並無法理上的爭議,反而可為兩岸和平發展注入永續的活水,開展中程階段的新視野,為兩岸關係積澱政治互信,並架構和平協議與軍事互信的基礎工程。

  二、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基本原則與國際因素

  大陸國防部長常萬全於8月19日與美國國防部長海格會談中包括中美共同參加2014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與軍事互信等未來軍事合作時,曾提出以下基本原則:⑨

  (一)、相互尊重,而非一方主導。
  (二)、合作共贏,而不是零和對抗。
  (三)、相互信任,而不是彼此猜疑。
  (四)、全面發展,而不是單一失衡。
  (五)、開放包容,而不是排他利己。

  上述雖是中美軍事新關係的原則方針,但其實亦可適用於兩岸關係,尤其是軍事互信機制。換言之,軍事合作抑或軍事互信並非以弱化對方為目的,而是透過對話,聯繫等機制和平解決爭端。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自亦以台海和平穩定為利基;在兩岸戰力不對稱的狀態下,中國大陸自不必也不應以弱化台灣國軍戰力,進而“不戰而屈”,或以此將台海問題“國內化”做為“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目的。因此,在兩岸關係未達終局談判前,台灣有必要維持基本的國防戰力,這只是提供台灣民眾對台海和平、軍事互信機制起碼的信心,中國大陸若一再以要求美國停止對台軍售為利益交換的條件,必然傷害台灣人民感情與信心,遑論建立互信了。台灣前國安局長丁渝洲即在8月23日接受聯合報導訪中,指出兩岸善意氛圍中,中共向美拋出敏感問題,馬政府要嚴肅面對。事實上,常萬全此行提出“台灣軍售問題工作室的構想”,亦已證明兩岸關係不可忽略美國等國際因素,而軍事互信機制與軍售、軍購問題的關聯性自不在話下。

  三、兩會對軍事互信機制宜預作籌謀

  此外,軍事互信機制,若由兩岸兩會代表會談,其實欠缺專業的高度,王在希在任職國台辦時,其解放軍少將背景一直深受台灣關注,也是民進黨執政時期,積極探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而,筆者以為,兩岸兩會高層,其實可以讓具有軍事專業背景的人士適度參與,預作籌謀,時機成熟後,亦可先由兩會專業人士或高層互訪、交流、共同研究,進而延伸至軍方學術機構如國防大學或相關智庫的交流、論壇,循序漸進,以至兩岸軍方首長互訪,則軍事互信機制的建構,方始可行。

  另方面,雖然馬英九的“活路外交”被台灣綠營譏評為流失主權的“外交休兵”,但其近期訪問中南美並低調過境美國,並未引起中共外交部門的抗議,對此,馬英九自喻兩岸關係是一種“微妙的平衡”,而在其執政後,邦交國維持既有的二十二個國家,而免簽證國家則高達132個,此一數目改變了台灣過去的“凱子外交”、“銀彈外交”的負面形象,也使兩岸不再在國際外交上比賽灑錢。固然,其中內情是否透過兩岸祕密會商,外界不得而知,但至少這也是兩岸政治互信重要的成果。而在可預見的未來,如中國大陸能在WHO、國際民航、氣象組織,乃至此次論壇,另一重點主題TPP與Recp等國際經貿整合組織中,展現更高的善意,不再反對甚或支持台灣加入,相信不僅可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即連軍事互信、和平協議的簽訂都可樂觀期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