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9日電/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9日正式掛牌,這是內地啟動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標誌性試點。30多年來,在內地每一次改革中,香港都積極參與並分享成果,與國家共同發展。面對新一輪改革開放,香港將何去何從?
上海分析人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需因應國家未來改革開放思路,調整自己以爭取抓住新的發展機遇。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加速,對香港帶來競爭和挑戰,但並不構成“零和博弈”,反而將“做大蛋糕”,令香港受惠。
(小標題)競爭還是機遇?
上海自貿區一經提出,即受到香港金融界的關注。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李慧敏表示,上海自貿區是內地投資、貿易及金融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里程碑,為市場帶來拓展機遇。恒生全力支持自貿區的發展,現正積極籌備在上海自貿區設立網點。
香港東亞銀行總經理兼中國業務總部總管王煥萍表示,香港金融界對上海自貿區看法正面。匯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也認為,上海自貿區並不構成“零和博弈”,反而將創造更多發展機遇、更巨大及多樣化的資產池,令香港受惠。
分析人士指出,站在競爭角度,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優勢某種程度比香港更加優越,包括可望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等的先行先試,可能會吸引離岸人民幣市場轉到上海,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或將受到限制。
對此,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研究主任方舟表示,兩地競爭的確存在,但這種競爭是良性的,“香港目前是首要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上海也會做離岸人民幣業務,從這方面來說是有競爭的,但更關鍵是把餅做大後,香港金融業也有了新的增長點。”
方舟表示,香港本身已有人民幣離岸市場,並且發展多年,但受人民幣國際化一些限制,規模不夠大、產品不夠多,如果上海自貿區能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屆時人民幣會有更多用途,對香港整體影響是正面的。“等於一輛車兩個人推,上海做新產品,也為香港創造增長空間,人民幣走向海外,香港生意肯定會更多。”
(小標題)內地歷次改革 香港均受益
30多年來內地改革開放進程未曾中斷,不僅推動內地經濟長足進步,也令香港受益匪淺。事實上,香港一直是促進內地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橋頭堡。當前內地改革開放又跨入新里程,香港一樣能夠繼續參與其中、作出貢獻。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經濟研究處主管謝國樑表示,內地上一輪經濟改革高潮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標誌,當時香港與內地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為香港提供了進入內地市場更優惠的條件和更寬鬆的安排。
內地加入世貿組織,推動金融機構所有制改革加速,2005年開始了新一輪國有銀行以香港為基地的上市融資,壯大實力。同時,國有銀行到香港上市後大部分以香港為拓展國際業務的基地。可以看到,在上一輪改革高潮中,香港獲益明顯。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認為,香港應擴大視野,在內地不斷發展、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當中尋找機遇。“事實上,過去三十年,香港在內地的持續改革開放當中,取得不少經濟發展的動力。”
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將會為業界帶來更多商機。“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比世界任何地方的同行,更熟悉內地市場,應該好好把握這個機會,進一步鞏固香港先行者的優勢。”
(小標題)香港的角色
謝國樑表示,內地新一輪改革進程,必將如以往一樣給香港提供更大的發展機遇。在上海自貿區的發展中,香港可以有自己的角色。
他指出,上海自貿區重點在於推動金融、服務貿易,而這正是香港的優勢所在。在服務貿易領域,不論以什麼形式開放,香港都有參與發展的機會,尤其是香港工商界。此外,新一輪改革將吸引更多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機構進入內地,預計他們仍會以香港作為其地區總部或地區管理基地,令香港獲益。
方舟表示,香港有很多方面可以參與上海自貿區,比如人民幣離岸市場。香港已經有離岸市場,如果上海也建立這個離岸市場,香港已經發展出來的人民幣產品可供上海借鑒,兩個人民幣市場的協調互動,香港可以發揮自身影響。
在金融服務方面,上海自貿區將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方舟表示,香港在這方面已有很多準備,港交所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就是為進入內地做準備,“香港若能協助上海發展跟國際接軌的期貨市場,對國家有幫助,對香港也有好處。”
還有分析認為,香港也可借鑒上海自貿區的改革經驗,檢視香港發展弱項,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社會發展情況,尋求新的增長點,力保優勢,鞏固現有優勢產業之餘,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多元化,為香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