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障礙仍多
無論是率先“出招”的伊朗,還是順勢“接招”的美國,雙方眼下無疑都在揣測對方的動機及誠意。分析人士認為,伊朗方面繼續發展核項目的意願和美國中東政策的根本目標並未發生實質轉變,這意味著雙方在今後的接觸中仍面臨不少障礙。
雖然在台面上的回應頗顯熱絡,但美方態度仍然謹慎。用克里的話說,一場會面無法解決所有問題,還有太多工作要做,以期達成“更實際的成果”。奧巴馬則直言,美伊兩國總統跨越30餘載首度對話,本身就凸顯兩國之間深深的互不信任,美方也清楚尋求共識的努力面臨艱巨挑戰。
克勞森指出,伊朗核問題仍存諸多不確定因素。一方面,儘管魯哈尼被西方社會認定為伊朗政壇“溫和派”,但他畢竟也是伊朗“體制內的人”,否則也不可能參選總統。儘管魯哈尼表現出想儘快達成協定的意願,卻並未對伊朗可能接受的條件有明確表態。另一方面,面對伊朗送出的橄欖枝,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社會能夠給予怎樣的“回饋”——尤其是在減輕制裁方面,也是一個問題。
馬洛尼認為,如果圍繞伊朗核問題的最新外交努力不能很快取得實質性成果,伊朗國內對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所默許的這種“外交試水”的支持很容易減退。
而波拉克認為,美國擔心,如果減輕對伊朗的制裁,伊朗受到的壓力減少,尋求合作的意願可能也會減少,從而給伊核問題的進一步推進增添變數。更重要的是,雙方在是否允許伊朗繼續擁有鈾濃縮能力等核心問題上很難達成妥協。
(消息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