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0月4日電/馬英九日前批評“立法院長”王金平“如果這不是關說,那什麼才是關說”,成為最新流行用語,不過是否能拿來用在正式公文,有待商榷。“司法院”3日在“立法院”提出預算解凍報告,結果裡頭竟然出現“如不是民意,那什麼才叫作民意”的用語,民進黨“立委”吳宜臻認為,政府機關使用這種表述方法,實在不太妥當,內容也讓她看了快要昏倒。
今日新聞網報道,“司法院”秘書長林錦芳3日赴“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提出“凍結人民觀審制度推動預算五分之一”專案報告,結果上頭不但出現“如不是民意,那什麼才叫作民意”的用語,裡頭甚至只用了27人的意見來當作民意。
完整報告內容如下:“經隨機抽選民眾意見調查結果可知,有85%民眾較傾向支持觀審模式的人民參與審判形態。或許有人會質疑,樣本數僅有27份,代表性稍嫌薄弱云云,但該27位參與審判民眾,既係經隨機抽選,似不得僅以表相‘僅有27份’看待,且該27人,均屬嘉義、士林地方法院轄區內之住民,該27人之意見如不是民意,那什麼才叫作民意”。
吳宜臻表示,“司法院”報告裡面這段文字,讓她看了快昏倒,赴“立院”報告的專案報告,當然屬於正式文件,這樣的用語以及帶有立場的語句下結論,顯得相當不專業。
吳宜臻認為,報告中指出隨機抽選民眾意見樣本書27份,還把27人的意見當成民意,那她想反問,民眾對馬英九滿意度屢創新低,寫下有史以來最低紀錄9.2趴,不滿意度高達8成,那馬英九是不是應該下台了。
對“立委”的批評,“司法院”則回應,未來會改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