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7月劉少奇垂釣中南海 |
春耦齋並不是中南海唯一的舞場,勤政殿前的空地曾舉辦露天舞會,懷仁堂後廳也臨時舉辦過舞會。1949年末周恩來搬到中海西北角的政務院辦公區,在紫光閣另辟了一個跳舞場,此後他就很少到春耦齋。紫光閣舞會上來的都是客人,有華服盛裝的影劇明星,也有首都文藝工作者;而春耦齋舞會則是純家庭式的,全是自家人。紫光閣的舞會要熱鬧洋氣得多,音樂節奏快,愛在紫光閣跳舞的多是有留學經歷的幹部,比如空軍司令員劉亞樓等,興致高時他們把地板跺得嘭嘭響,這種場面,在春耦齋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
靠“海”吃“海”——中南海的“大生產”
1949年11月,周恩來搬出菊香書屋入住中南海西北角的西花廳,西花廳是原攝政王府的花園,剛成立不久的政務院就在攝政王府一帶辦公,自成一套院落,與南海之畔的豐澤園相隔較遠。1949年4月,周恩來曾到西花廳看望一名生病的同事,當時海棠盛開如雪,他一下喜歡上這裡,後來在這裡居住了26年。西花廳水榭下本是蓮花池,但既無水也無蓮花,因為周恩來出於節儉不許蓄水養蓮花,工作人員就在池底種植了向日葵、玉米、花生等作物,花池成了菜地。
三年困難時期,中南海食堂的糧食也比較緊張,家家戶戶都想辦法就地取材自給自足。中南海外墻種了一圈榆樹,食堂師傅把榆錢捋下來混在面裡,使蒸出的饅頭個兒大一些。朱德把家裡十幾個孩子趕去大灶食堂,並和康克清一起在房前屋後開荒,種植蔬菜雜糧,很快,這個做法在中南海流行起來,是個空地兒就種滿農作物。幸好中南海裡有很多魚,打撈上來能開葷腥。毛澤東拒絕吃肉,為了給他增加營養,衛士想方設法在湖裡撈魚蝦,到樹上打麻雀掏鳥蛋。1962年12月26日,毛澤東69歲生日,他請身邊工作人員一起吃了早餐,菜譜是:幹燒冬笋、油爆蝦、白汁鯉魚、雞油冬瓜球、炒生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