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畢殿龍 (評論員)
馬英九因為對關說案的處理,讓自己深陷進退兩難的政治迷局:進,非但不能如願迅速撼動王金平“立法院”長的位子、提升“立法院”的議事效率,尚且讓很多與其私交甚好的“立法委員”,情義相挺;退,非但無法獲取與王金平的真正和解,而且讓藍營整個對自己無法尊敬,令綠營更加蔑視。以拖待變則無疑是抱著炸彈睡覺,從執政和選舉等方面,會成為長期鬥爭的素材,已經沒有任何時間上的優勢。馬英九應該如何迅速走出當前的政治迷局?
馬英九處理關說案欲追求當初最佳的效果,短期內恐怕難以實現,退而求其次,以拖待變,且戰且走就成了其無奈之下的最好選擇。
與王金平的真正和解已經全無可能,所有的只能是利益交換和不那麼劍拔弩張而已。馬英九不再在關說案的正面戰場上繼續正面糾纏,除了是司法裁定讓之難有結果外,也用以安撫不希望國民黨內部兩派勢力刀刀見骨的民眾,在感情上尋求更多支持。即便真正按照和解的路子走下去,其獲取的支持和麻煩都會同樣多。
馬英九的和解之路最多是不主動和激烈的攻擊之路,但副作用也頗為明顯。這顯然不能滿足誓死也要力挺王金平的一些國民黨南部“立法委員”的需要。他們不但希望王金平繼續留在“立法院”,而且還要馬英九恢復其黨籍、很有名分地留在“立法院”。這些情義相挺,顯然超出了對國民黨整體利益的考量,而是在背靠大樹好乘涼,在保自己賴以依靠的大樹。馬英九政治的理想和天真,大概就是沒有估量到這種結果。
和解之路,也容易模糊自己的堅持和讓一些堅定的支持者失望。這種和解無法重新建立黨內的尊敬和信心。而綠營更不會為之叫好,而是更加從內心裡瞧不起:戰不勝,只能更加證明馬英九,從理念來說缺少堅持;在策略來說,缺少智慧;於戰鬥來講,缺少勇氣。和解之路,馬英九及其團隊應該化解放棄抗告並非不再堅持大是大非的疑慮。
如果走重新恢復王金平黨籍的和解,馬英九今後在黨政方面,都難以很有底氣地推動任何一項改革和重大的政策。進攻和和解的底線,都應該在王金平不主動黨內申請重新評議其處理外,不應該考慮恢復其黨籍。
馬英九在關說案上繼續戰鬥,因為缺少防衛的盔甲和進攻的彈藥,轉入防守或者另辟戰場,以緩解關說案的正面壓力。保持王金平黨籍撤除是其最後的堡壘。黨政實際上能否真正擺脫或架空王金平是拖下去最大的難題和本錢。拖的過程,讓民眾有時間思考和判斷誰才是關說的真正受益者和受害者;拖一拖,讓民眾看看有名無份,沒有國民黨身份,卻要代表國民黨的“立法院”長如何繼續做下去;拖一拖,也說不定可以發現其他素材;拖一拖,也讓那些私人情誼,高於民眾和政黨利益的人,在今後的政治布局中,被逐漸排除在外。
拖,僅是權宜之計。拖下去僅能是一時的選擇,最終還是要尋求最佳的狀態。如果能夠確立更大和更快的破解當前政治迷局,應對未來的選戰。未來選戰中,如果陳水扁是藍營最大的助選員,那麼,問題含混下去,王金平也許會成為綠營最大的助選員。迅速和徹底擺脫政治迷局,馬英九尚有其他幾個重大選擇:
黨內,主動尋求辭去黨主席,以換取王金平離開“立法院”。此舉不但能夠讓王金平變得更被動,也讓自己低迷得不能再低的民調,因為有專職黨主席而有所緩解。新的黨主席,對未來選戰也會更有利。鄙人一開始就不認同馬英九兼任黨主席。現在希望凝聚黨內“立法委員”提高議事效率的目標終究難以實現,尚不如一心鋪陳的政務上更有利。(按畢殿龍搜索參看拙作《馬英九連任黨主席不應為唯一選項》)
政務上,尋求一些單項突破,不要更多地考慮面面俱到。比如,在南北中各設一個特區,全力引進外資,特別是陸資。讓地方諸侯和民眾利益和自己的支持真正相連,發動民眾對“立法委員”和在野黨施壓。盡快確立提升就業和收入的項目和政策。由此逆向推動對大陸政策的需求和制定。馬英九在辭去黨主席之前,可以大膽安排和大陸領導人的會見(在此之前,鄙人並不認同有會見習近平的急需),確定兩岸長期的政治和平架構。這些架構無需真正簽訂,只要能夠公開討論和推動協商,就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和定位。都能夠確立藍營在兩岸政策上,保持領先的位置。
用人是馬英九最大的軟肋。所以,自己要專注在兩岸事務等其他大的方面,用人權徹底下放。克制自己政治潔癖,讓各路諸侯,各自發揮自己的作戰效能是其今後的最好選擇。
關說案引發的政治風暴僅是馬英九政治迷局中較為棘手的一個,而非全部。馬英九必須能夠站在更宏觀的全局,來確立自己破解迷局的方案。去蕪存精,心無旁騖,重點突破,背水一戰,方能絕處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