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行示威遊行活動的,不止是穆爾西的支持者。據半島電視台消息,8日,在開羅北郊的扎加齊克大學,反對穆兄會的大學生與穆兄會支持者發生了衝突,雙方互相揮動鐵棍、投擲石頭對抗,共有8人在衝突中受傷。
在開羅大學,建築物的外墻上隨處可見反對國防部長塞西的標語。站在學校主樓前“塞西去死”的標語前,支持軍政當局的法律系大二學生哈桑對筆者說,他不認為通過街頭抗議和暴力衝突可以解決埃及現在的問題。
不知道哈桑所說的“埃及現在的問題”是指什麼。但至少,失業是埃及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埃及總人口為8500萬,其中24歲以下人口占一半,是典型的“年輕的國家”。埃及中央公眾動員和統計局主席阿布貝克爾發表聲明說,埃及國家局勢持續動蕩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2011年革命前的失業率為9%,現在已高達31%,失業人口總數多達350萬。在350萬失業人口中,33%的人有大學文憑,45%的人受過中等學校教育。
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對前途深感迷茫,對現狀感到難以忍受。
9日,筆者在開羅大學還目擊了一場小規模的抗議活動。20多名學生在教學樓前舉著標語牌、呼喊口號。組織者沙拉維告訴筆者,他們是在抗議校方對選課規定的更改。沙拉維說,2011年革命以後,同學們都習慣了有問題就公開抗議,“這樣才能得到更多的關注,才能促使問題得到更快解決”。
學生們希望“得到更多關注”,但不知這算不算一種“關注”——9日,在開羅大學正門外的復興廣場,筆者看到有多輛車頂高架攝像機的電視台車輛守候在此,儘管當日並沒發生遊行。
在開羅的這幾天,筆者似乎已習慣了每天堵在路上兩三個小時。看到中巴司機在汽車長龍前悠閑地下車活動筋骨,筆者不由得要想:埃及人尤其是埃及年輕人對經濟和就業現狀的容忍度,看來遠低於對堵車的容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