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中評社 楊犇堯攝) |
中評社上海10月13日電(記者 林艷 楊犇堯 孫儀威)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昨日在上海順利閉幕,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說,民間論壇將對今後官方的對話提供鋪墊作用,本屆論壇所迸發出的火花將指引、助力今後的兩岸政治對話,意義深遠。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0月11、12日在上海東郊賓館舉行,兩岸各約60位專家學者與會。本次論壇共有四大主要議題,包括兩岸政治關係、兩岸涉外事務、兩岸安全互信及兩岸和平架構。
作為本次兩岸和平論壇協辦單位負責人之一,余克禮向記者介紹了舉辦兩岸和平論壇的背景。他說,兩岸和平論壇一直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努力推動的目標。自從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以來,他一直在努力推動,但由於當時民進黨的阻礙,以及後來馬英九上台後對此並不積極的態度,導致論壇一直往後延。去年APEC會議上,連戰再次向胡錦濤主席提起兩岸和平論壇之事,胡錦濤主席做出正式回應,論壇得以今年順利召開。
“兩岸和平論壇是兩岸關係發展到關鍵時期必然的結果”,余克禮說,兩岸的協商談判已步入深水區,如果政治問題沒有突破,協商很難往下發展。因此,這一次兩岸和平論壇是應運而生,呼應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內在需求。
余克禮表示,儘管這一次論壇不一定能達成實質性的共識和突破,但是跨出了政治這一步,就象徵著兩岸關係在政治上的新突破。
對於台灣學者提出的本次論壇官方不對稱性,大陸官方高度重視此次論壇,相比之下,台灣當局並沒有那麼的積極。余克禮分析說,這主要是因為馬英九的保守性所致,雖然馬英九對這次論壇不反對,但也沒有表現出積極支持的態度,其原因還是因為來自美國的壓力。
本屆論壇由兩岸共同舉辦,大陸主辦單位為全國台灣研究會,協辦單位為上海台灣研究所、上海東亞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和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主辦單位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協辦單位為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兩岸與中國大陸研究中心、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兩岸政經研究中心、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新台灣國策智庫、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