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懷志在閉幕式上發表總結講話(中評社 孫儀威攝) |
中評社上海10月13日電(記者 林艷 孫儀威 楊犇堯)以“兩岸和平,共同發展”為主題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昨日下午在上海閉幕,全國台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在閉幕式上對本次論壇成果進行了總結,全文如下: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是由兩岸眾多民間智庫與學術機構共同舉辦,第一次集中討論兩岸重大政治議題與推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論壇。
論壇的舉辦,標誌著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開啟,對於兩岸開展民間政治對話,就兩岸關係中的政治、軍事、涉外事務與和平架構等問題進行務實探討,尋求解決之道,兩岸均持支持和鼓勵立場。2012年7月,第8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提出17項共同建議,其中第2項為:鼓勵學術界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相關議題及互信機制進行探討,進一步擴大共識,鞏固互信,為逐步解決兩岸關係中的深層次問題創造條件。為了落實共同建議,2012年2月大陸對台工作會議提出,要鼓勵兩岸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開展對話。從台灣方面看,馬英九今年6月10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對於民間的兩岸政治對話,包括和平協議或軍事互信機制,“政府從未限制”,將這些對話“稱二軌、三軌、一點五軌,我們都沒有意見”。這表明,兩岸民間政治的大環境與大氣候已經形成,條件已經具備。在這種大背景下,預計兩岸民間政治對話今後會進一步升級。
會議取得豐碩成果,相信會對今後兩岸政治對話以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論壇成果表明,這次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民間政治對話的嘗試是成功的。
來自海峽兩岸的120多位專家學者與各界人士出席本屆論壇,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對台辦張志軍主任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孫亞夫副主任全程聽取專家學者發言,體現出大陸主管部門官員對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重視。兩岸專家學者的建言獻策,有可能會對相關政策的決策與諮詢產生積極影響。也就是說,論壇各種觀點或許會發生蝴蝶效應。向上,可以發揮影響決策的作用,為兩岸決策者提供可資參考、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政策建議。另一方面,作為知識精英的聲音,也必然會影響到一般社會大眾,引導社會民意走向,從而營造一個有利於開展政治對話的社會氛圍。
大會共收到論文50餘篇,少數學者的論文由於未能在規定時間內送達,無法收錄在論文集中。兩岸的論文組織形式有很大差異,大陸廣種博收,遍地開花;台灣是重點突出,責任分明。
在與會人員方面,大陸是老中青結合,台灣則是精英薈萃。
本屆和平論壇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