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女性文學著稱的復旦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張岩冰認為,“門羅效應”意味著她對女性生存處境的關注和描述,在中國文學界可能引發共鳴或者寫作上的效仿者。
“門羅的小說手法並不複雜,但思想深邃、耐人尋味。她探討女性的生存處境,卻不是個女權主義者。由於種種原因,在中國文學中,我們還找不到和她相似的寫作者。”
在備受中國文學界推崇的《逃離》中,門羅寫到了一位叫“卡拉”的女子。她先從父母家出逃與愛人同居,對愛失望後,又在鄰居女教授的幫助下離家出走。令人驚詫的是,當“通往自由的逃亡之路”已安排妥當,卡拉卻選擇重回愛人身旁。
張岩冰認為,這鮮明地體現了門羅的“女性立場”。逃離是女性作品最重要的母題之一,從易蔔生的‘娜拉’到夏洛特的‘簡愛’無不如此。但在門羅筆下,逃離不再如此簡單。她告訴人們,女性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
事實上,在文學主題、風格和技巧之外,門羅“短篇大師”的獨特身份也給中國文學出版界帶來了啟示。
“諾獎頒發給門羅,實際上是在向短篇小說致敬。這對中國文壇發出了一個信號。”長期活躍於中外文學交流和翻譯領域的上海資深出版人彭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