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項羽的最後時刻:自刎而死但屍體被肢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5 11:39:19  


 
  垓下之戰拉開序幕。可是,至今,我們對這麼著名的戰役,究竟發生在哪裡,卻眾說紛紜。

  《高祖本紀》、《項羽本紀》、《淮陰侯列傳》、《黥布列傳》、《彭越列傳》均是是在垓下會攻項羽。可是,根據《靳歙列傳》的記載是,“還擊項籍陳下,破之”。《樊噲列傳》記載,“圍籍於陳,大破之。屠胡陵”。《滕公列傳》記載,“複常奉車從擊項籍,追至陳,卒定楚”。《灌嬰列傳》記載,“從擊項籍軍於陳下”。對這些一線的戰將記載,從未提到過垓下這個地方。

  按照傳統的看法是,垓下在安徽省靈璧縣境內。既然如此,那麼有一種說法就是,當各路人馬會攻項羽的時候,打了兩次大戰,第一次是陳下之戰,最後的決定性戰役是垓下之戰。這麼說,表面上是可以講的通的,但如果細分析,卻好像也說不過去。

  第一原因是,劉邦等統帥級人物不可能和一線作戰將領分別打兩次戰役。既然說打了兩次大戰,為什麼在在劉邦、項羽、韓信、黥布、彭越的列傳中都未提到“陳下”,難道說,在陳下和項羽作戰的僅僅是樊噲、靳歙、夏侯嬰等將領麼?劉邦、韓信等統帥們都沒來麼?顯然,說在陳下之戰中,沒有統帥,只有將領,是完全講不通的。更何況,《史記》記載中級將領的作戰,很多都是從戰功簿上摘抄的,可信度可能更高一些。

  第二原因是,項羽很難突破在陳下的漢軍包圍圈。學者辛德勇認為,當時項羽實際上已經被漢軍包圍在了陳縣附近。英布以前被項羽封為九江王,後來叛變,投靠劉邦。早在漢四年七月,劉邦立英布為淮南王,之後,英布利用自己在九江國的舊勢力,一直在搞一些策反和瓦解工作。漢六年十一月,劉賈渡過淮河,圍困了壽春,派人誘降了在那裡鎮守的楚國大司馬周殷,英布大概同時也來到這裡,周殷帶著英布原來的部署,和英布、劉賈北上圍攻項羽,在路上屠滅了城父(在今天渦陽縣以北)。這麼看,從地圖上看,項羽如果從陳下之戰結束後,向西南跑到靈璧縣的垓下,要經過城父這個地方。顯然,這裡已經是漢軍的地盤,如果從這裡經過,應該有人阻擊,但《史記》裡並沒有記載在這條路上發生過阻擊戰。也就是說,項羽很難從陳下這個地方率領大軍撤出了。

  如果項羽率領小部隊從這裡殺出去還是有可能的,畢竟人少,漢軍即使想阻擊,也不容易找到他們的行軍路線。可是帶領10萬之眾,向西南撤軍,不發生激戰是很說得通的。因此,也許所謂的陳下之戰就是垓下之戰了,或許可以理解,垓下就是在陳縣附近一個不知名的小地方。

  當劉邦大軍把項羽圍困在垓下或者說陳下,項羽在這裡上演了霸王別姬,至今讓人喟嘆。大家非常熟悉“霸王別姬”。根據《項羽本紀》的記載,在被圍困後,一天晚上,項羽聽到外面到處都在唱楚歌,大吃一驚,就問,“漢軍已經把楚地都攻占了麼,為什麼漢軍中有這麼多楚人呢?。當時,項羽腦子裡已經充滿了絕望,身心疲憊,聽見楚歌,就認為劉邦盡占楚地,有點驚魂失魄的意思。其實,劉邦軍隊中有很多楚軍,也沒啥奇怪的,劉邦本人就是楚國人,南征北戰期間,他的基本班底裡楚國人肯定不少,再說了,這麼多年征戰,從項羽那裡投降過去的人也不會少。項羽應該知道這些,聽到楚歌就吃驚,有點小題大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