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重量級人士說,這種結果,不僅讓兩岸發展面臨無以為繼的阻礙,屆時,台灣也將成為國際上“無法對話的對象”。因為,全世界的民主國家,在處理所有涉外條約、協定時,國內的民意機關頂多就是對協議表達Yes or No的態度,從來沒有人向台灣一樣,把雙邊已經談妥的協議內容,逕自介入更動,這不只是開了國際先例,更是騰笑國際,荒唐至極。
換言之,“立法院”處理服貿協議的作為,已經讓台灣變成沒有信用的國家,如果進一步服貿協議又未能通“立法院”審查,其所衍生的負面效應,對兩岸關係來說,眼前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雙邊互設辦事處立刻停擺,ECFA的推進陷入停滯狀態,雙方關係進入不確定狀態。
而在國際關係部分,當台灣被視為“無法對話”的國家後,過去台方積極與其他國家簽訂FTA,爭取加入RCEP、洽簽TPP的計劃,都將產生變數,使得台灣加速邊緣化。
更進一步來說,日前習近平在APEC提出“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的期望,恐怕也將因為兩岸經濟合作的不確定,而缺乏實踐的基礎。
儘管馬政府方面遭逢意外狀況,但有兩個觀察點,可顯示中國大陸方面,仍是積極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路線。首先,就是服貿協議雖然出現變數,但北京仍支持台灣以貴賓身分列席ICAO大會;其次,則是台灣首度讓非經貿首長的“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以代表團身分前往印尼參加APEC,並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
儘管台灣媒體將“王張會”的重點,全擺在“誰叫誰主委、誰叫誰主任”,解讀觀點流於淺薄,但兩人見面最重要的意涵,是在於習近平藉由此舉展現領導者的自信,向國內及國際宣告自己權力基礎甚為穩固,台灣事務抓得住,所以才有餘力表達善意,甚至突破過去的既定模式,同意台灣的“陸委會主委”出席APEC。
只是,相對於中國大陸有自信的穩定鋪陳,台灣卻是左支右絀,步調凌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