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電/昨日,2013年北京馬拉松開賽。今年共有超過3萬人報名參賽,到哪如廁成了一個焦點。昨天,一組眾選手站在墻邊小便照片在網上風傳,選手站成一排,在沿途的紅墻和綠化帶“就地解決”,地面上“水”流一片。有人質疑,隨處小便的原因是因為流動廁所少;也有人稱,很多人就地小便是因為“有這個傳統”。
《心境報》報道,昨晚,新京報記者就此事致電北京馬拉松主辦方,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中外選手集體“就地小解”
昨日,一組圖片引起眾多網民熱議。圖片上,一排身穿鮮艶運動服的男子,面朝紅墻或綠化帶站成一排,紅墻上留下一片又一片濕,綠化帶地上“水”流一地。集體隨地小便的不僅有國人,也有外國選手。
經多方確認,這組圖片的眾多男子,確實是參加2013年北京馬拉松的選手。參賽選手王女士說,比賽開始後不久,就有一些選手跑到長安街附近的墻邊小便,一路上也會偶爾遇見這種情況。
據多年參加馬拉松活動的周先生說,以前就聽說過北京馬拉松有站在路邊小便的傳統,“這幾年情況都差不多,不知道今年為什麼網上傳得這麼熱。”周先生說,跑馬拉松的選手本身就排汗多,“上廁所的需求不是很大,有人就覺得是一個傳統才去(小便)。”
流動廁所前多人排隊等候
據了解,今年北京馬拉松有30000人報名參賽,參加全程(42.195公里)的人數為15000人,參加半程馬拉松和迷你跑(4.2公里)的分別是7000人和8000人。全程馬拉松男子頂尖選手跑下來也超過2小時,而業餘愛好者通常需要4-5小時。
“賽道旁邊設置的有流動廁所,跑步的時候,我看見很多人在排隊。”王女士說,自己不確定廁所的數量。參加過兩年馬拉松比賽的於小姐說,跑過了知春路,“在一些綠化帶和草叢裡,也會看到一些人小便”,“數量不是很多,就幾個人。”
聲音
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上,一些參賽者隨處小便成為“景觀”,有人戲謔“尿紅墻”為北馬傳統。一面要提醒個人注意文明,一面也要檢討組織方為何不提供充足設施以免尷尬?個人不可隨處小便,公共服務須“小處”不可隨便。
——@央視新聞
追訪
流動廁所數量太少
記者在網站上檢索發現,2010年北京馬拉松比賽結束後,就有選手在博客上質疑北京馬拉松組委會的服務水平。該博主提出了5條建議,其中一條即為“流動廁所少”。
“三萬人加上服務人員都有上廁所需求”,“廣場上的流動廁所數量依然是和往年一樣少,不少選手要大排長龍。”該博主說,早在2010年,就有人在長安街附近小便。
但也有眾多參賽選手稱,確實聽說北京馬拉松有“就地小便”的傳統。胡先生說,“雖然廣場上有廁所,但數量太少。”
選手胡先生跟眾多網友的看法一致,認為“就地小便”是一個傳統,“可能他們覺得好玩。”
1981年,北京馬拉松首辦,此後每年一屆,已發展成為世界十大馬拉松賽之一。今年,是該賽事的第33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