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入學直接讀四年級
兒子2歲時,王靜發現兒子記憶力很好,就找到小學課本系統教學,還買了《新概念英語》整套光盤練習聽力,除了語數英,思想品德、自然、科學、社會等課程亦都學習。
範書愷從小表現出很強的求學欲望,不教新內容,就開始哭鬧。這讓範相夫婦樂開了花,單位應酬能推就推,有空就回家輔導孩子。
到5歲時,範書愷已學完小學主要課程,數學已學起初中的“負數”等內容;語文能背誦兩三百首古詩文;英語學完了《新概念英語》第二册的一半內容,聽力已達到正常初中生的水平。
2004年9月,王靜想讓兒子到縣實驗小學跳級讀三年級。校領導擔心孩子爬樓梯會磕到,不同意這麼早入學。第二年,範相再次求情,“他現在小學全部課程都會了,讓他再從一年級開始讀,他會很厭煩,害了孩子”。
學校不相信,找來一套四年級試卷,範書愷僅用3個小時就把幾門課的試卷都做出來了,幾乎全對。小縣城裡跳級並不罕見,校領導同意了。
還沒到上學年齡,範書愷卻直接讀了四年級。當年期末考試,範書愷考了年級第一。
4、良好作息習慣堅持至今
孩子成績好,當爸媽的很驕傲。不過,王靜覺得,兒子小學成績好並不代表什麼。她教的孩子裡,小學成績比兒子好的很多,但由於沒有養成好的習慣,一上初中就成績很差,有的連重點高中都考不上。
王靜與丈夫商量,現在孩子成績好,應該讓兒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並堅持下去,不能打一點折扣。
經過摸索,他們逐步讓兒子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雙休日也不例外:一早起床,洗漱後吃早餐,然後早讀、學習,中午小睡一會兒,讀小學期間晚上10點入睡,讀初中、高中晚上11點必須入睡,讀高三時晚上12點30分必須入睡,每天作息時間一分鐘都不耽誤。
王靜以身作則,即使熬夜備課,也堅持次日比兒子早起。懂事的兒子即使沒睡夠,看媽媽早已起床,他也二話不說,開始早讀。這習慣一直堅持至今,讀高三時,睡覺時間少,但範書愷不用鬧鐘也能準時起床。
小孩子喜歡拖沓,王靜教育孩子,一個小時做完的作業,必須按時做完,絕不拖到下一分鐘,因為每一分鐘都有該做的事情。不斷言傳身教,範書愷學習逐漸有章法。王靜說,她帶過那麼多學生,很少有學生能做到這一點,“很多成年人也做不到這一點。”
兒子領悟能力好,做題出手快。範相夫婦覺得,應該多教孩子新知識,讓他常常有新鮮感,感覺“學無止境”。他們給兒子買來很多書,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小說散文無所不包。至今僅買書就花了一萬多元。書架上成套的中外名著,範書愷在初中時全部看完了。範相又在縣圖書館給兒子辦了借書證,經常帶他去借書。
海量的閱讀,讓小書愷盡情地感受著文字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也讓他比同齡的孩子顯得早熟許多。
5、人人家裡都有“神童”
河曲縣實驗小學實行五年制,2007年7月,年僅7歲半的範書愷小學畢業,升入河曲縣實驗初中,並正常地讀完初中、高中。
範書愷的高中班主任苗建民說,範書愷智商並無異常,他能走到今天,與家庭教育至關重要。“他一出生,父母始終給他傳遞正能量,一步一步的教育都非常用心,難能可貴,一般人根本做不到。尤其是他的母親,幾乎每天都沒有離開過孩子。這樣的家庭教育出這樣的孩子,不是奇跡,是必然。”
高中三年,每個任課老師幾乎都接過範書愷的“求助”電話,疑問從不過夜。範書愷領悟力強,但從不投機取巧,做的題比別的同學都多。
讓苗老師嘆服的是,很多家長不管孩子成績好壞,都喜歡在節假日、晚自習後讓孩子上興趣班、補習班等,而範書愷父母從不這麼做,他們尊重孩子的成長需求、興趣愛好。
“養成好習慣,長大了就不用怎麼操心了。”王靜說,拿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範書愷仍然每天堅持讀書、練字、跑步。
王靜感慨,學習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過程。很多家長只關心結果,卻忽視了過程,其實養成好的習慣最重要。一些家長以為花高價錢搞課外輔導、報特長班,孩子學習就能上去,其實這是以愛的名義在傷害孩子。“很多人羨慕我們家出了一個神童,他們不知道,人人家裡都有神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