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這個研究是針對一般援助的,那麼當災難降臨,受助國需要緊急援助時,捐助國是否會公平對待他們?哈佛大學與世界銀行的兩位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確實,當災難越重、受影響的人數量越多的時候,受助國會接收到更多的援助。然而,他們也發現,即便是同樣程度的天災,不同特征的國家受到國際援助也會因別的因素而有很大不同。例如,捐助國總是對石油出口國更為慷慨,對前身是自己殖民地的國家更為慷慨。這能夠很好地解釋為何美國這次針對菲律賓、英國針對2007年孟加拉國、2008年緬甸的風災往往有巨額的援助。
更常見的增加或減少援助的理由是,災難是否受到媒體的關注,不同的研究者分別以CNN和紐約時報作為研究對象,發現這種世界頂級媒體是否關注某個災難,對一國政府的援助方針有很大的影響。這間接反映了民意對政府決策的影響。
以上這些人道主義之外的因素,是沒有辦法在一國政府進行援助決策中排除的。人有好惡,國家行為也有好惡,當兩國關係趨冷時,減少或者減緩援助並不是很難理解的事情。
在人道主義的旗幟下,適當援助菲律賓或是不錯的“政治算盤”
在中菲關係最緊張的去年,菲律賓曾為雲南地震向中國捐款20萬美元
許多網友聲稱,菲律賓純粹是“白眼狼”,以前得到過許多中國的援助,不僅“不知感恩”,還在領土問題、漁民問題以及人質事件中與大陸、台灣、香港大搞對抗,因此當下中國人普遍對菲律賓印象非常不好,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少有人留意到,在去年10月,菲律賓政府曾向9月份發生地震災害的中國雲南、貴州兩省地震災區捐贈20萬美元,以“表達支持和友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