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0日電/由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推出的《中國城市群發展指數報告(2013)》顯示,目前在三大城市群綜合指數排名上,珠三角城市群位於第一位,長三角城市群居次席,京津冀城市群處於墊底位置。
京津冀軟肋是城市規模分布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報告的研究對象為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的34個城市,根據2007—2010年的各項數據,得出這三大城市群的四年綜合指數。
報告發現,在綜合指數排名上,珠三角城市群居於首位,但是各城市群在人口、經濟、生活、文化和首位比五項綜合指標上各有優勢和不足。
珠三角城市群在城市人口指數、城市經濟指數和城市首位比指數上具有較突出的優勢,但在城市文化指數上較為落後。長三角城市群的人口、經濟、文化等發展相對均衡,但其經濟快速發展是以犧牲環境質量為代價。京津冀的城市文化指數領先於長三角和珠三角,而衡量城市規模分布的城市首位比則是其最大軟肋,表明京津冀距離一個理想的城市群還有很大差距。
此外,從區域合作上看,各大城市群的一體化進程尚處於“淺表合作階段”,有時候甚至是 “明爭暗鬥”。像珠三角城市群由於隸屬於同一行政區,各種合作比較容易實現,而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相對就比較難。
城市群應徹底轉變土地財政模式
報告注意到,儘管目前中國城市群的數量已經為數不少,但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
受城鎮化進程整體水平和歷史條件局限,中國幾大城市群仍停留在較粗放的發展階段,應該摒棄過去“攤大餅”式的“跑馬圈地”模式,徹底轉變土地財政模式。
報告建議,城市群發展應該進行精細規劃,基於自身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力求精細和專業,符合城市群內在發展需要。
要實現深度合作,形成長期的、具有約束力的合作制度和體制機制至關重要。只有通過自上而下的體制機制改革,理順不同層級城市的資源配置關係,才有可能逐漸實現城市群內部的深度合作。
對於城市群中的城市來說,保護環境不可能單打獨鬥、獨善其身,而必須聯防聯控、通力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