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攻擊型核潛艇在大洋中高速行駛。 |
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據解放軍報11月21日報道,我是一名和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同時服役的老兵,在基地工作了38年,曾經擔任過3艘核潛艇的政委,親身經歷和見證了這支部隊一步步成長壯大、走向輝煌。
當年,建造核潛艇,被列為國家第9項重大工程。因此,就有了“○九”這個特殊的代號。在我們部隊,艇叫“○九”艇,人是“○九”人,錘打出來的是“○九”精神。這種精神,集中體現了聽黨指揮、能打勝仗、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深刻內涵。
上世紀60年代末,海軍組建核潛艇接艇隊。從常規潛艇挑選出的36名艇員,大多數只讀過初中,連“核裂變”這個詞都沒聽說過。就是這樣一群官兵,面對核物理、流體力學等30多個專業,面對上萬台設備,勇敢地邁出了水下長征的第一步。當時,學習生活條件非常艱苦,連個像樣的課桌都沒有,十幾個人睡在一個大通鋪上。但大家都憋著一股勁,白天一身油、一身汗地鑽艙室、練實操,晚上加班加點學習專業、鑽研理論,最後不僅全部通過考核,還摸索編寫出4部核潛艇訓練教材。這36名官兵,被譽為“36棵青鬆”,就是以他們為骨幹的第一支艇員隊,把中國人自己建造的核潛艇開進了深海大洋。
核潛艇發展的每一步,都面臨著技術封鎖,每一步追趕跨越,靠的是勇於挑戰、艱苦奮鬥。1988年4月,我核潛艇首次組織極限深潛。大家知道,每下潛10米水深,就增加一個大氣壓,如果核潛艇承受不了深海的巨大壓力,就有可能被海水壓爆。1963年,美國“長尾鯊”號核潛艇深潛試驗,結果艇毀人亡,129人遇難,他們用生命為後來者提供了警示和借鑒。我們核潛艇下潛開始,深度逐漸加大,艙內異常寂靜,甚至能聽到艇員的呼吸。隨著壓力增大,艙內“嘎嘎”作響,一根支撐深度計的角鋼也變了形。突然“砰”的一聲,一股水霧從船舷閥噴射而出。官兵們沉著冷靜,及時處置險情,在艇長的指揮下,精確操作,駕駛潛艇一米一米接近和超過了預定深度。中國核潛艇的深潛紀錄誕生了。這次試驗,既檢驗了核潛艇深海作戰性能,也為後續艇的設計建造獲得了寶貴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