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極地科學家王自磐教授看來,羅斯海西岸區域很大的優勢之一是具備建設冰上機場的條件。他說:“中國將在南極建航空網,並與國際航空網接軌。實際上,我國中山站鄰近冰蓋區正和俄羅斯合作進一步改善冰上機場設施建設,而羅斯海西岸區域局部地段具備建設冰上機場的條件,這將為我們打造南極航空網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目前我國在南極除了使用直9直升機之外,尚不具備使用大型運輸機的技術條件,初步建立南極航空網是我國“十二五”規劃期間的規劃和奮鬥目標。”王自磐認為,該區域已經吸引了很多國家來建站,是一片國際化水平很高的熱土。他說:“羅斯海區域有多個國家在此建站,可見該地區具有重要的科考價值和地理區位優勢,該地是南極考察的一大熱點區域,當然這也方便了我國科研人員與同行的交流。”
新站將增強我國極地科研影響力
南極是世界上最冷、暴風雪最頻繁、風力最強、最乾燥的大陸,其獨特的環境提供了全球氣候變化的靈敏指示物。只有深刻了解了南極的氣候可變性和變化過程,才能準確預報世界的氣候和氣候過程。科考站是人類在南極考察和研究的支撐平台,也正是隨著眾多科學考察站在南極地區相繼建立,科學家們才能夠不間斷地開展科學考察和環境觀測與監測工作,並且逐漸認識到南極不僅蘊藏著豐富的物質資源,而且擁有寶貴的科研資源。
目前,共有20多個國家建設了上百個南極科考站。由於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亞等國家離南極大陸比較近,設立的考察站較多。俄羅斯、美國、英國憑借雄厚的極地考察能力,設立眾多的科考站點。特別是美國,不僅在南極點上建有阿蒙森—斯科特站,而且還建設了容納規模達數千人的麥克默多站。
從1984年底憑借沒有破冰能力的遠洋考察船“向陽紅10號”艱難起步,我國南極科考走過近30年歷史。繼連續取得建成並運行長城站、中山站和昆侖站3個里程碑式進步之後,我國南極科考在新的起點上發力。隨著兩座新站的建設,更高水平的南極科考平台將搭建起來,這將大幅提高我國極地科考水平,進一步拓展我國南極考察的領域和範圍,擴大我國科學家在極地科研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