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強調,“兩岸的經濟互動最重要的就是貿易,大陸目前已是台灣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台灣的出口有25%是到大陸的。但我個人覺得這個數字低估了實際情況,很多到香港的出口其實也是到了大陸去的。但這個數字要想算精准是比較困難的。相對來講,台灣對大陸的進口方面只有15%左右。不難看出,台灣對大陸有著大量的順差,也說明台灣對大陸的進口也有著很大的缺口。”
他還表示,大陸經濟對於台灣更加重要了。台灣的出口份額中,大陸佔了很大一部份。最重要的是,歐美經濟不景氣,也就說明台灣要開拓新的增長點,這個增長點就應當是大陸市場。投資方面,台灣企業在90初期是最重要的直接投資者。台灣企業的投資對當時大陸的經濟改革和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要是沒有當年台商去大陸投資,改革開放就不會這麼成功。當年的不少投資資金是沒有經過台灣當局統一的,多數通過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荷蘭等國走的,所以投資數據不好收集。但台商做出的貢獻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大陸應當讓直接投資的方向迴轉到台灣。台灣也應當歡迎陸資登台,包括大陸的國營和民營企業。這樣當然會帶動台灣經濟發展,但更重要的是,它帶來了比較平衡的經濟互賴性。比如,目前台灣有很多資產在大陸,但大陸卻沒有很多資產在台灣。如果這個情況能夠比較均衡的話,對兩岸都是好事。
兩岸經濟合作的機遇和兩岸貿易合作進一步的自由化方面,劉遵義表示商品和服務貿易方面還有很多空間。要想進一步推進這些方面,有以下方式:
第一,可以互相降低關稅。這不是最主要的目的,主要能建立起負面列表的方式。也就是說,如果商品跟服務沒有在列表上的話,就自動可以進口了。大陸跟台灣的負面列表可以不一樣。但是在現階段,負面列表應當比關稅更重要。
第二,應當有多重渠道增進兩岸貿易。這其中主要的就是增加競爭。增加競爭資源運用率就會更大。
第三,有很多人都提到,要建立自由貿易區,兩岸成為共同市場,這我也非常支持。
第四,在“東盟+3”的自貿區裡,開拓一些空間,讓台灣也參加。我覺得這樣對兩岸合作會非常有幫助。
最後,上海有自貿區,台灣也開始在弄自由經濟試算區。兩岸可以在這些區里做一些合作的實驗,讓雙方都可以互惠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