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合法夫婦在觀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 |
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沒有一分錢工資,卻堅持多年護鳥,他是愛鳥義務巡護員。發現有人捕鳥,他四處攆,收走盜獵者的捕鳥網,把布下的毒誘餌清理掉。擔心大鴇等鳥類吃不飽,他種了20多畝油菜地給它們當“口糧”。
《大河報》報道,救落難的禿鷲,他劃船衝下水,但他最得意的還是救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他叫李合法,被稱為黃河濕地的“鳥類保護神”。
一級國保大鴇現身黃河灘區
昨日中午12時,中牟縣一處濕地,一群巨大的候鳥在黃河灘區騰空而起,繞低空盤旋,翅膀修長,姿態優美。
“快看!這就是大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早上我就瞧見它們了!”灘區內,脖子掛個望遠鏡的李合法,立即喊了起來,眺望的眼睛眯成一條縫,臉上寫滿了快樂。
對於大鴇的習性,李合法非常熟悉。“它們的警戒距離五六十米左右……”“總共17只,俺說得沒錯吧。天天看著它們,我能數錯?”一旁的妻子魏改妞得意地說。
李合法,是中牟縣狼城崗鎮東狼崗村一名普通農民,在黃河灘區放羊多年。為保護大鴇等候鳥,他們夫妻倆已經默默地在此堅守了5年多。
“附近的人都怕他。他這人愛管事兒,發現有人逮鳥了,就會騎著他的破三輪摩托到處攆。”提起李合法,一位放牛的老人這樣說。
義務協管員帶著媳婦守護多年
5年多來,李合法夫婦一直住在灘區一簡易棚內。這是一個用帆布、塑料紙包裹而成的棚子,僅七八平方米,一張床就占據了大半地方,屋內唯一的“裝飾”,就是一張大鴇的日曆畫。獲取信息主要靠收音機,幾年來,收音機已聽壞了四五個。
夫婦倆生活簡單,雖然有一台液化氣爐子,但更多時候,他們還是用屋外的灶台,燒撿來的碎木頭。簡易棚的西側,有一個羊圈,30多只綿羊是夫婦倆的主要經濟來源。李合法說,一年下來,能掙1萬多元。
7公里外的村內,李合法有3間瓦房。但除了定期回家補給米面蔬菜、日常用品外,夫婦倆很少回去。只在極寒天氣,他們才會趕著羊群回家住幾天。
平日的巡查中,發現有人下的毒餌,李合法都會及時清理;看到有人帶槍來打鳥,他當即就會制止;就算灘區駛來了陌生車輛,李合法夫婦都會非常警惕。
黃河灘的風很大,冬天,李合法經常被凍得渾身發抖,嘴角幹裂流血。“我得在這裡看著!沒辦法,有壞人捕鳥,鳥不安全啊。”每天清晨,李合法都會騎上自己的破摩托,沿著灘區巡視,濕地保護區贈送給他們兩架望遠鏡,也成為他們的護鳥利器。“保護區管理中心監測巡護協管員”的證件,被他小心翼翼地收藏在貼身衣物內,和身份證、銀行卡放在一起,發證日期是:2012年1月1日。
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王恒瑞說,李合法是保護區2004年11月成立以來,聘請的唯一一位協管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