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銘義:政府的主動角色是推動統合的關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2 01:05:05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所長李銘義(中評社 魚莎莎攝)
  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記者 魚莎莎 林艶)日前,在由兩岸與澳台學會主辦的“第四屆兩岸關係澳門論壇”上,台灣的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李銘義發表了演講與論文。他表示,認為對馬政府而論,“一中框架”是否能清楚處理“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問題,抑或就兩岸雙方政治實體關係有明確定位,乃是兩岸能否在“一中框架”下進行政治對話的關鍵因素。

  李銘義表示,在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中,“一中框架”是中國大陸目前推動之重點,而台灣則以一中各表之九二共識回應,從歐盟經驗之統合主義歷程而言,從經濟整合到政治整合,對兩岸之間都有一些啟示作用。在“一中框架”下進行兩岸政治對話,一直是中共期盼進行的對台政策項目,雖然中共高層領導已多次提出“一中框架”的主張,但迄今“一中框架”涵蓋了哪些內容仍相當模糊。因此,對馬政府而論,“一中框架”是否能清楚處理“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問題,抑或就兩岸雙方政治實體關係有明確定位,乃是兩岸能否在“一中框架”下進行政治對話的關鍵因素。

  而他進一步指出,兩岸政治對話是否可以成功,是否對兩岸和平發展有所助益,從新功能主義為理論基礎,其重點如下:

  第一、統合的目標是為創造未來政治的統合,而達成其目標的重要途徑,就是超國家機制的建立。李銘義表示,兩岸之間是否能成立一個超國家組織,對原來之主權國家地位,並無損害,對原來之地方認同並不歧視,換言之,就是對現存之兩岸法律狀態,不以傳統國際法之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之模式看待,平心靜氣認識到兩岸目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及“中華民國”政府並存,各自有管轄之統治區域的事實,並進一步認識到,對於主權之概念,有重疊性,而所謂正統之爭,已經在兩岸互動過程中,暫時予以排除,而為兩岸之未來,成立一個超國家組織,可以稱為“中華聯盟”或是“中國聯盟”,而聯盟之成立,在處理兩岸之經濟整合及政治整合工作,成立聯盟議會、共同市場、發行聯盟之貨幣等工作,細部之推動有待兩岸協商而定。

  第二、需要精英的推動,統合過程中才會發生“擴溢”效應。李銘義表示,所謂擴溢效果,不單是經濟事務擴溢至政治事務,重要是兩岸領導菁英能夠以歐盟模式學得經驗,並且放棄彼此成見及堅持,為兩岸之整合,奉獻精力及時間,唯有菁英願意投入,兩岸整合才能成功。

  第三、在統合過程中,行為者的行為與立場會逐漸政治化。換言之,就是一種政治社會化工程,彼此之觀念、意見,經由不斷之溝通及傳導,對於彼此立場之差異將逐漸消除。

  第四、對議題“刻意的聯繫”不但可以輔助也可加強彼此間的“功能聯繫”。李銘義指出,相關議題如結束敵對狀態、和平協定、高層互訪、兩岸論壇、軍事互信機制、國際空間問題,其實影響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社會、心理等各層面,在進行政治談判程序性商談及政治談判時,不同議題,都會相互連動,產生不同之影響,例如小三通,看似只有對金、馬有影響,其實已經牽動兩岸互動,而目前大三通,更不是單純之經濟議題,而是複雜之政治議題及深遠之社會互動。

  第五、政府的主動角色是統合能夠推動的最重要關鍵。兩岸政府及領導人,能否共體兩岸互動之節奏及玄機,在適當時候提出建議及回應,當然是最為重要。有方向、有願景,對兩岸之互動、及將來可能之和平統一,將會是一個重要契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