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與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握手致意。(中評社 王宗銘攝) |
高孔廉說,在產業合作部分,為落實第七次兩會會談達成關於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的共同意見,雙方積極推動重大項目合作,在LED照明、無線城市、低溫物流、TFT-LCD和汽車等5個先期合作產業取得積極進展,目前雙方並已決定增加紡織產業,加強合作。為具體落實產業合作,他本人特別建議兩岸應建立“產業供應鏈合作機制”,這個構想是源自大陸許多景點有頒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之作法,以連結兩岸歷史文化。比照此一作法,亦可對產業之中心廠商授予“產業供應鏈合作基地”。例如,“車都”武漢整車廠向台灣零配件廠採購,即可結合兩岸優勢,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
高孔廉說,整車製造業者可以在研發階段就邀零配件業者參與,共同研發形式設計及具體功能等,這樣的合作關係符合管理學的“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雙方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結合台灣優勢零配件及湖北大型整車製造業者,避免兩地廠商重複投資及惡性競爭,達到互補雙贏,對於雙方汽車相關產業發展應能發揮正面助益。
高孔廉說,事實上,日前海協會會長陳德銘率團來訪,在台北港“東立物流”聽取簡報時,也了解有些汽車零配件是由重慶來台裝配,足見這種合作可以是雙向的、互惠互利的,進而共同占領全球的汽車產業供應鏈市場,一起賺全世界的錢。
此外,高孔廉說,雙方也可討論參股或相互投資,建立股權合作關係,如此大陸整車業者向台灣業者採購零配件,隱含採購自家產品的互利關係。這樣的供應鏈合作關係,可使兩岸產業的互惠合作關係更為緊密,達到互助互利的雙乘效果。而兩岸刻正協商的貨品貿易協議,也應對此互惠合作關係創造有利條件,尤其是台方具有獨特優勢,包括汽車電子、安全氣囊等汽車零配件均應納入免稅項目,使兩岸汽車業更為緊密合作,而這個合作策略如果汽車業可行,其他產業亦可仿效,包括電子產業等,都可朝此方向努力。
高孔廉還指出,今年以來,全球經濟發展已步入另一個轉變過程,已開發經濟體的成長逐步轉強,新興市場經濟體則面臨成長減緩和全球金融條件緊縮的雙重挑戰。不論國際經濟情勢如何變化,由於兩岸經貿往來密切,理應攜手並進,發揮兩岸的優勢互補,共同因應全球經濟之繁榮與挑戰。
高孔廉說,此外,現階段台灣面臨區域經濟整合興起的外在挑戰,已逐步影響台灣對外出口表現,特別是近來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加速成形。東協(東盟)已分別與陸方、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及印度等國簽署FTA,去年11月20日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東協高峰會期間,陸方與前述15國共同宣布啟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並在同日舉行的中日韓高峰會也宣布啟動中日韓FTA談判。此外,陸方與韓國迄今已完成8回合的FTA談判。由於東亞為台灣出口重要市場,而台方主要競爭對手韓國,在與東協、歐盟、美國等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陸續生效後,進一步加重台方對外貿易競爭壓力。故我們實有必要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爭取公平的外貿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