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香港媒體稱,中央政府正投入資金,資助有關污染如何影響人類生育的研究,不過專家表示資助多集中於對精子而非卵子的研究。
據香港《南華早報》12月11日報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今年共資助了59個精子課題的研究項目,卵子課題的研究項目只有9個。去年兩者的差距更大,分別為60個和6個。大部分研究都與生育有關。
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的劉良坡注意到了這個差距,但是他說這樣做是有科學依據的。他說:“精子和卵子對環境污染的反應不同。由於分子結構的原因,精子一般脆弱得多。中國的不孕不育問題越來越嚴重,而大部分原因在男性。所以政府對精子研究項目的投入要多於卵子項目。”
報道指出,中國人口協會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說,相關統計表明,中國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數量從三四十年前的1億個左右降至目前的2000萬到4000萬個。精子的“活力”也明顯下降,從而削弱了其找到並進入卵子的能力。大部分不孕不育患者年紀都不大,在25歲到30歲之間。
劉良坡和他的小組正在對各種污染物如砷、塑化劑和三聚氰胺如何影響精子健康的課題進行研究。在華北平原的許多地下水源裡都可以發現高劑量的砷。砷可破壞精子的DNA,造成男性不育,但它對卵子的影響尚不得而知。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育齡人群的不孕不育率已經從20多年前的3%升至12.5%。全國有超過4000萬人被診斷為不孕不育。雖然一些專家認為70%的女性和50%的男性不孕不育是由於生活方式不健康所致,但也有人懷疑環境狀況可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