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為期三天的伊斯蘭合作組織第40次外長會議11日在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結束。會議發表的《伊斯蘭恐懼症觀察》年度報告說,“伊斯蘭恐懼症”越發嚴重的主因是部分西方國家對穆斯林存在歧視和偏見。
據新華社報道,報告說,部分西方人士的反伊斯蘭教言論挑起當地社會越來越嚴重的“伊斯蘭恐懼症”,“言論自由只是這部分人煽動‘伊斯蘭恐懼症’的外衣,他們通過詆毀、誹謗伊斯蘭信仰,刻意曲解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在社會和不同種族間引起猜忌和騷亂”。
報告稱,“伊斯蘭恐懼症”是新時期的種族主義,是對多元文化的踐踏,對地區乃至世界和平都構成重大威脅。
伊斯蘭合作組織秘書長伊赫桑奧盧在發言中說,基於宗教和個人信仰的歧視是對人權準則的踐踏,他要求各成員國採取切實措施回應煽動種族和宗教仇恨的言行。他同時要求成員國首腦在與西方領導人討論雙邊關係時準確表達伊斯蘭國家的立場,努力加強與不同宗教和文化國家在各層次的對話與交流,以此消除不同宗教信仰群體之間存在的不信任和偏見。
他說,許多國際組織已經正視“伊斯蘭恐懼症”可能給世界帶來的威脅,並已著手扭轉這一局面。伊斯蘭合作組織將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對抗日益盛行的“伊斯蘭恐懼症”。
東道國幾內亞總統阿爾法·孔戴在發言時說,近年來伊斯蘭國家面臨諸多挑戰,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和恐怖威脅上升的背景下,伊斯蘭合作組織內部應加強合作與協調,在共同打擊伊斯蘭極端恐怖勢力的同時,及時應對“伊斯蘭恐懼症”的挑戰。
伊斯蘭合作組織原名伊斯蘭會議組織,成立於1970年,2011年改為現名。該組織有57個成員國,但敘利亞在2012年8月舉行的伊斯蘭合作組織外長會議上被停止成員國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