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在低調了多年之後,國產紀錄片終於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明年,我國將實施更多扶持紀錄片發展的舉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不僅將增加現今每年500萬元的扶持基金,還要求所有34個上星綜合頻道,平均每天必須播出30分鐘以上的國產紀錄片。而從外部來看,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越來越受到矚目,紀錄片正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發展進程、文化傳統的窗口,因而擁有了一批潛在“粉絲”。然而,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場的同時,不能忽略的是,紀錄片在國內仍然小眾,如何抓住時機,拍出更多國人愛看的紀錄片,守住本壘,依然是國內紀錄片人無法回避的重要挑戰。
人民網報道,12日,為期4天的2013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落下帷幕,此次共吸引了來自72個國家與地區的2071部紀錄片參展,其中,報名參加評優影片705部,報名參加展播影片700部,報名參加紀錄片預售方案113 部。據統計,本屆紀錄片節共促成紀錄片交易合約價值總額為1.5億元人民幣,創造歷年最高紀錄。
經過10年發展,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而本屆紀錄片節,在“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理念下,主辦方對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強調更為明顯。國產紀錄片如何紀錄中國、如何在國際上傳播中國文化,成了與會中外業者和專家探討最多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