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對農業領域的調整措施也在今年向全國推廣:給農民更多自主權,允許農民在上繳公糧後,將剩下的糧食在自由市場上出售。朝鮮農民說,自從實行責任田制和細化分組以來,農場社員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收入明顯增加。“很多人手里有了從市場交易賺來的收入,比生活在城市的人賺得還多。”
建立特區吸引外資
為了搞活經濟,今年5月,朝鮮出台《經濟開發區法》,歡迎外國公司和個人到朝鮮投資。根據《經濟開發區法》,開發區分為工業、農業、旅遊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外國公司、個人、經濟團體和海外僑胞均可到開發區投資,設立公司、分公司和辦事處,並可自由進行經濟活動。朝鮮將在土地利用、人員雇傭和納稅方面給予特別優惠政策。投資者在經濟開發區的權利、資產及合法收入將受到法律保護。
10月,平壤舉行了規模和級別均十分罕見的國際研討會,來自美國、加拿大、朝鮮、中國、越南等多國經濟學者,圍繞多國的經濟特區開發案例和前景,進行了廣泛學術友流。
研討會上,新成立的朝鮮民間組織、朝鮮經濟開發協會負責人尹永錫介紹說,目前有數百家外國投資企業在朝鮮從事生產和服務業活動,涉足機械、電子、輕工業、水產、制藥、建材、食品加工等生產部門,以及通信、運輸、銀行、餐飲等服務業部門。尹永錫說,朝鮮將努力同世界各國政府、民間企業和團體加強往來和接觸,增進了解,為擴大經濟、貿易和科學技術交流尋求務實和合理的途徑。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11月21日發布政令,宣布朝鮮備道(相當於省)將建經濟開發區。當記者問及朝鮮推行經濟開發區建設遇到的最大困難時,朝鮮經濟開發仂會的李俊浩說:“還是美國的敵朝政策作梗。我們想要發展經濟,他們卻指手畫腳,阻礙其他國家對朝經濟貿易往來。……我們也是國際社會的一員,各國都有平等進行經濟往來的權利,美國及其追隨勢力卻視朝鮮為眼中釘。我們想發展經濟卻壁壘重重。”
(來源:新華網 作者杜白羽所著新書《我的平壤故事》,細膩地觀察記錄了朝鮮權力交接之後,市井民生發生的點滴之變,作者通過朝鮮百姓和各國駐朝外國人獲得了大量一手、不為人知的材料,為外界了解“變革”中的朝鮮提供了真實可貴,且多元的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