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毅周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 |
1983年8月,全國台聯配合有關單位,首次邀請居住海外的台籍學者組團訪問大陸,與國家領導和國內著名學者專家,就有關台灣之未來發表論文,交換意見。因會場設在北京西郊的香山飯店,所以叫做“香山會議”。
楊毅周還向中評社記者透露,費翔1987年獻聲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以《冬日裡的一把火》火遍大江南北,也是由全國台聯牽線促成。
兩岸心靈融合 路漫漫其修遠兮
畢業後即到台聯工作的楊毅周,參與對台工作已逾20年,他在談及這段經歷時表示,“兩岸交流至關重要”,是其最大感受,“有交流才能改變兩岸現狀,兩岸的交流絕對不能中斷。”
其次,他表示,許多台灣同胞身上具有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也讓他印象深刻,他也說,“台灣同胞反抗侵略的歷史應該得到更好的宣揚。”
但他指出,因為台灣歷史的特殊性及兩岸關係的複雜性,台灣同胞在兩岸問題上的心態還很複雜。“我們需要不斷以最大的包容心和同理心,去瞭解和理解,”他表示,“大家換位思考,這樣才能促進兩岸逐漸達到相互理解,情感上才能相互溝通,最後實現兩岸融合。”
“這麼多年來,我們越發覺得,台灣人民在兩岸交流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我們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楊毅周續稱,只有台灣人民理解,台灣人民的情感與大陸人民實現融合,才能實現兩岸心靈的溝通,只有這樣,兩岸融合才能實現。“我們促進兩岸交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圍繞在台灣人民身上。”
楊毅周表示,兩岸經濟上的合作和融合越來越走上正軌,但是兩岸人民心靈的融合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認為,促進兩岸之間的大交流,離不開文化、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大交流,“做到了各方面的大交流,兩岸之間才能突破心靈上各種障礙,最後實現兩岸同胞都能夠為兩岸統一來做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