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交部發言人趣事:有人送鈣片暗示表態太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6 09:33:05


  中評社香港12月16日電/12月12日,外交部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國駐華記者新年招待會,這同時也是外交部發言人制度30周年的“生日會”。

  《北京青年報》報道,發言席的一側,83歲的齊懷遠,拄著拐杖,拒絕工作人員為其搬來座椅,73歲的李肇星輕輕挽著他的胳膊。站在最外側的是62歲的孫玉璽,和他隔得不遠的是同為“50後”的沈國放。音樂聲響起,“60後”秦剛、洪磊以及“70後”華春瑩走過去,把他們請上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外交部發言人。

  發言人制度被視為打造“透明政府”的“必選項”。外交部是最早設立發言人制度的國家部委,從1983年至今,一共有27位發言人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詮釋中國政策。

  “問不倒”的發言人是怎樣“煉”出來的?外交部發言人制度是如何從“沒有座位的發布會”發展為“全天候接受提問”的?

  首場發布會:三句話,七分鐘

  那是1982年3月26日,在外交部主樓的門廳,面對七八十位中外記者,時任新聞司司長的錢其琛針對蘇聯勃列日涅夫發表的關於中蘇關係的講話,發布了一個只有三句話的簡短聲明,歷時7分鐘,李肇星擔任現場翻譯。

  多年之後,錢其琛在《外交十記》中回憶,聲明念完後,沒有提問,也不回答問題。“這是我以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的身份,主持的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也是最後一次。”錢其琛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