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評社網絡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12月17日電/“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預定明年春天前往大陸,與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討論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議題。王郁琦此行將首度開啟官方和官方的政治對話,並可能為未來的“馬習會”預先舖墊,因此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中華日報》發表社評稱,今年十月六日,亞太經合會(APEC)“蕭習會”後,王郁琦與張志軍在媒體前公開以“主委”、“主任”官銜互稱。目前“陸委會”積極規劃王郁琦率團赴大陸訪問,顯然是希望儘速兌現“雙方主管機關將設立常態溝通機制(亦即互設辦事處),並實現相互訪問(亦即“陸委會主委”、國台辦主任互訪)”的承諾。
在此之前,台灣已有不少政務官到過大陸,但歷任“陸委會主委”從未訪問大陸。由於事務性協商都透過兩會平台,台灣官員坐上談判桌仍以經貿為主,政治議題既少觸及,也沒有常態管道,因此王郁琦登陸之行自然具有高度的政治意涵,非但是兩岸“治權互不否認”的具體實踐,也是兩岸官方互動正常化及政治對話的良好開端,更是兩岸關係制度化的里程碑。
根據媒體報道,“王張會”可能討論的議題,包括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兩岸開放媒體常駐等。前者是台方希望儘快實現,後者則為大陸方面一再提出的要求,但由於雙方各有顧慮,始終無法實現。如果“王張會”能夠突破,當然是雙方都樂見的結果。不過,能否達成共識,恐怕還要經過一番角力。
此外,王張互訪促成兩岸官方互動溝通制度化,馬英九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自然成為熱門話題。惟“馬習會”近期實現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卡在稱謂。根據“陸委會”的說法,“馬習會”若以政黨身分,互稱“主席”的方式並不適合,因為馬英九是“中華民國”現任“元首”,“必須做出對等尊嚴的安排”。然而,從大陸的角度看,稱呼馬英九無異承認“中華民國”,這與大陸“一個中國”立場牴觸,在短期內要想突破顯然不太可能。
至於明年在上海舉行的APEC能否實現“馬習會”?看來機率也不很大,前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日前明白表示,大陸方面理解台灣當局領導人想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但實際上是APEC按慣例做出安排,未來要怎麼做?必須考慮APEC長期以來形成的慣例。馬英九也坦言,“在中國大陸,地點比較敏感”。
揆諸台方立場,兩岸政治對話既然無法迴避,不如化被動為主動,以“王張會”互稱官銜為突破口,使中共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達成“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戰略目標。站在大陸的立場,兩岸政治談判不能無限拖延,政治分歧也不能代代相傳,台灣方面願意藉由“王張會”展開政治對話,大陸自然樂見其成,希望逐步邁向政治談判,最後達成兩岸和平協議。
兩岸關係上的互動互訪各有所圖,未必就能完全“合拍”,何況還有國際因素必須考量,所以台方無須寄予太高的期望。儘管如此,透過主管兩岸事務部門官員互訪,開展官方對官方的政治對話,確實具有重要意義,將有助於增進兩岸政治互信。這對兩岸和平發展,顯然有正面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