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武大十八棟 靜靜訴說武漢抗戰史(組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8 00:19:57


“十八棟”中的周恩來故居
  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記者 黃蔚)在武漢大學珞珈山麓,有一群並不起眼的老別墅,它們的建築風格採用英式鄉間別墅風格,每一棟都自有其特點。它讓人著迷的原因並不簡單是其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更是因為曾經在這裡居住過的人物:周恩來夫婦、郭沫若及眾多中國學界、教育界重要人物。這一群別墅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十八棟。

  雖然稱呼它們“十八棟”,但並不僅只有18棟別墅,因為在原始18棟的基礎上後又增蓋4棟,日軍侵占武漢後,將有些別墅的內構造改成日式的,並拆除了一棟。不過,人們依舊叫它“十八棟”。

  這裡是周恩來與武漢大學的結緣地,也是武漢抗戰史的見證地。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上海、南京淪陷後,武漢成為全民族抗戰指揮中心,周恩來作為中共代表團和長江局的主要領導,偕夫人於1938年來到武漢,寓居珞珈山“十八棟”27號。其間,周恩來為武大學子做演講,不少青年學生在他的引導和感召下投筆從戎,奔赴革命前線;他還為軍官訓練團授課,組織政治部第三廳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周恩來將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贈送的櫻花轉贈了50株給武漢大學。

  作為武漢大學校園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珞珈山上的“十八棟”也表達了在這裡居住者們的思想追求、學術精神和文化氣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當時有資格入住“十八棟”的都是震爍一時的學者,包括武漢大學三任校長王世傑、萬星拱、周鯁生,“珞珈三女傑”蘇雪林、袁昌英、林淑華以及“珞珈三劍客”、郭沫若、楊瑞六、葉雅各等人。

  珞珈山“十八棟”還有著“國共合作抗日小客廳”的美譽。周恩來曾在此會見了斯諾、史沫特萊、斯特朗等國際友人,並與各界民主人士、國民黨高級將領等商談抗日大計。“十八棟”別墅群於1983年被武漢市列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初,武漢大學決定將珞珈山“十八棟”改建為武漢大學“歷史文化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