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互聯網+”模式正在改變傳統行業
2013年,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旅遊等傳統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互聯網+”模式,正在從產品形態、銷售渠道、服務方式、盈利模式等多個方面打破行業原有的業態,將越來越多發端於“線下”的傳統行業植入互聯網之中。
傳統行業在與互聯網的融合與重構中煥發新生:通過向互聯網遷移,與之融合或者整合,可以實現資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融合”,帶來產業或服務的轉型升級。互聯網的“軀殼”與“靈魂”一旦附著某一傳統產業,便形成新的平台,產生新的應用。研究顯示,2004年至2012年,我國網絡教育市場規模實現了22.5%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預計到2015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745億元。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計,到2017年醫療行業IT花費將達到336.5億元。零售、批發、製造、廣告、新聞、通信、物流、酒店與旅遊、餐飲……幾乎所有的傳統行業、傳統應用與服務都應該而且能夠被互聯網改變,“互聯網+”模式將給各個行業帶來創新與發展的機會。
6 4G將引領網民享受“暢游無限”
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頒發“LTE/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TD—LTE)”經營許可,標誌著我國電信產業進入4G時代。4G超過百兆的帶寬將使整個互聯網產業發生巨大變革,大數據和雲計算、虛擬成像和圖像識別、視頻應用、遊戲應用、可穿戴設備、語音和圖片搜索等將獲得突破性發展。更高質量、更高速率保障的網絡使用,令人期待。前有PC端的寬帶中國,後有移動端的4G領航,中國網民將享受“暢游無限”。
移動互聯網個性化、社交化、移動性、碎片化的特點催生了豐富多彩的應用,移動終端即時分享的特性更使互聯網的廣度得到無限延伸。4G,將給用戶帶來隨時、隨地、隨身樂享的無限資源,將給社會帶來更大的變革和更多的產業機會。
7 大數據驅動互聯網應用加速演進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產生大數據,大數據反過來驅動互聯網各類應用的加速演進。2013年,繼中國各大互聯網公司布局大數據之後,政府部門加快了謀劃大數據的步伐。5月,國家發改委與中科院正式啟動了“基礎研究大數據服務平台應用示範項目”。11月,國家統計局宣布與11家國內電子商務、互聯網、電信等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利用大數據。合作的內容包括:共同研究探討建立大數據應用統計標準,包括指標定義、口徑等;共同研究確定利用企業數據完善、補充政府統計數據的內容、形式和實施步驟等。這表明政府開始與企業共同推進大數據在政府統計中的應用。
大數據讓我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獲得新的認識和更強的洞察力,獲得處理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和有效手段。大數據催生的新業態,讓我們工作更輕鬆、經濟更活躍、生活更便利。大數據將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不僅能夠支撐信息消費,促進企業創新,優化行業改造,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作出準確的宏觀分析,提供最優解決方案,幫助政府更有效地把脈中國、治理社會。
8 網絡與信息安全面臨巨大挑戰
2013年,圍繞互聯網安全問題,國際國內話題不斷。從世界範圍看,美國“棱鏡門”事件曝光,網絡安全問題再度升級。在國內,個人信息安全、黑客攻擊、病毒肆虐等,一再引起社會關注。事實上,伴隨著虛擬化、大數據、雲應用、自帶設備辦公及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互聯網信息安全正面臨著不斷增多的新挑戰,隱私安全問題愈加突出。隨著4G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應用將呈現爆發式增長。而這些應用的廣泛使用也將給惡意軟件等創造機會。目前,手機木馬的危害正由最初的扣費、耗流量向操縱手機發送詐騙短信、隱私竊取等方向轉變。手機用戶面臨更多的安全威脅。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們在充分享受互聯網帶來的各種便利之時,也必然面臨越來越嚴峻的互聯網安全風險。在互聯網廣泛滲透於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今天,互聯網安全與個人、國家、社會的命運息息相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網絡和信息安全牽涉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我們面臨的新的綜合性挑戰”。
9 電子商務拓展勢頭強勁
11月11日,淘寶和天貓一天的銷售額為350億元,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1012億元,日均700.4億元。也就是說,淘寶和天貓“雙11”的銷售額達到了全社會日均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9.97%。
雖然一年只有一天“雙11”,但網購的狂歡產生了明顯的傳導效應,電子商務所扮演的“補充型”角色正在改變。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報告稱,僅2013年上半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已達4.35萬億元,同比增長24.3%。
電商應用範疇日益豐富,“電商不適合論”被一次次打破,服裝、紡織品已成為電商最旺銷的品種,曾被認為不具有電商特質的汽車銷售業今年首次“觸電”,成績不俗。
面對著“永不打烊、人頭攢動”的網絡商城,如何建立更加多維、長鏈的數據,如何實現更加精細、智能的分析,如何提供更加精准、個性的服務,是電商未來大發展需要不斷校正、提升的方向。
10 可穿戴設備將開辟互聯網第三大市場
可穿戴設備,又稱穿戴式智能設備,指經過智能化開發的穿戴物品,如具有拍照、攝像、錄音、監測或者移動終端等功能的眼鏡、手表、手鏈、鞋帽、紐扣、戒指、耳環等等。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高性能低功耗芯片成本的降低,可穿戴設備商用程度越來越高。2013年,我國互聯網公司開始商業化開發可穿戴設備市場:百度雲聯合第三方公司陸續發布了咕咚手環、inWatch智能手表、MUMU智能血壓計和Latin體脂測量儀;360則推出了兒童衛士手環。艾媒咨詢預計,2015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將超過4000萬部。
可穿戴設備具有貼身特性,既可收集人體各類信息,又可拓展人體感官功能,一旦與互聯網聯結,將引領人們走入更加貼心、便利、時尚的科技生活時代。這將為中國互聯網終端市場在PC端主導的傳統市場,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主導的移動端市場之外,開辟出第三大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