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習近平主席28日去慶豐包子鋪吃包子,在媒體、特別是互聯網上引來極大轟動。這個舉動客觀上發散的“聯繫群眾”意義,不僅大而豐富,而且是不可取代的。這樣的聯繫群眾,中國需要,人民喜歡。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習近平一行去慶豐包子鋪吃飯,來得很突然,慶豐包子鋪方面表示事前毫不知情,消息的流傳也無政府控制的主流媒體參與,是由在場者最初將照片發到互聯網上,形成自然傳播。這同以往流行的各級和各地領導下基層視察,一切都安排好了,由主流媒體發稿並“把握導向”,形成強烈反差。
領導人日常生活細節被民間輿論力量自行傳播並評論,這才是官員同民眾的應有聯繫和互動方式。這種情況有時會在“準確度”上出問題,比如互聯網曾流傳習近平一個人打出租的說法,傳得有鼻子有眼,但卻是假的。
然而我們能夠清晰感受到28日習近平吃包子的消息傳上網後,整個中國互聯網洋溢的熱情和喜氣。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對他們看到的鏡頭感覺“太棒了”,“太有意思了”,人們的開心發自肺腑。這件事的正面意義之大,足以讓民間傳播固有的“不準確”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誰都知道,國家領導人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在個人行為層面親民,而是制定國家“親民的政策”,用自己的政治作為積極為人民謀利益。事實上,中央新領導集體迄今持續吸引公眾注意力並且受到好評的,恰是“八項規定”、反“四風”,以及大刀闊斧推行改革、在反腐敗上“老虎蒼蠅一起打”等大的政策推進。
然而親民還是很重要,它尤其是當下中國民眾的某種心理渴求。正因為這樣,才會出現習近平“打出租”的傳言,他去慶豐包子鋪吃飯的消息才會在互聯網上狂轉,這件事才會讓人產生“黨的作風真的在變”的無窮無盡聯想。
“習大大套餐”28日的出現說到底是一件小事,輿論的聯想多,是因為人們的希望多,這些希望最終要由黨和政府工作作風的大範圍改變來兌現。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今年黨建的主線,它的成果具有實質意義,並將在多少年之後影響人們回憶慶豐包子鋪這一幕時的感受。
風起於青萍之末。一件小事,卻可能預示中國社會對黨風、政風看法和印象的轉折,成為時代的一個封面。我們真心期待這個轉折發生,總書記和全體黨員幹部為之共同奮鬥。真如是,則國以之為幸,人民以之為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