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范麗青迅速回應柯建銘的建議,《中國評論新聞》指出,這是過去少見的。並在發問“玄機何在?”之後分析認為,其一,中共方面是關注民進黨的大陸政策走向的;其二,中共認為,民共關係的死結在於民進黨堅持“台獨”主張;其三,民進黨如果能夠採用有效辦法處理好“台獨黨綱”,民共關係一定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大道理當然是如此。但也不排除,還有以下的幾個考量:其一,以馬政府及國民黨的勢弱,及民進黨倘能調整兩岸政策,或許“政黨輪替”將會成為台灣地區政黨政治的常態,民進黨或總會有再次上台的一天。因此,北京必須及早調整對民進黨政策,高度期望民進黨內推動兩岸黨制和平發展的正能量能夠壓倒“台獨負能量”。為此,近來北京積極推動與民進黨內一些“正能量”人士的交流對話,並邀請謝長廷、陳菊等民進黨重要人物到大陸訪問,還舉行“紅綠論壇”,及歡迎民進黨執政縣市的首長到大陸推銷產品,大陸各省級政府首長也到台灣中南部簽署購買合約……等,都是為了改善民共關係,促進民進黨轉變。這是放長戰略眼光。既然曾經有過血海深仇的國共兩黨,都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與民進黨沒有任何恩仇的共產黨,為何不可以“相逢一笑”?其實,民進黨的《黨綱》,除了宣揚“台灣獨立建國”的那一小部分之外,大部分都是追求社會主義理想的內容,只不過是不同於中共所奉行的“科學社會主義”,而是“民主社會主義”和“福利社會主義”而已。只要能拿掉“台獨黨綱”,論及階級屬性和群眾基礎,中共與民進黨比國民黨更為親近,當年黨外人士反抗國民黨的鬥爭,大陸媒體就曾大幅報道,並熱情奧援。因此,倘若民進黨能拿掉“台獨黨綱”,民共關係可能會比國共關係還要融洽。即使退後一步,民進黨仍未能廢除“台獨黨綱”,日後倘是再次執政,也不能停頓兩岸關係發展。因此,還須繼續做工作,促使民進黨發生正面積極的變化。
其二,北京似乎是對馬英九大為失望:不但是以“先經後政”為籍口拒絕進行兩岸政治對話,流失了不少難得機會,如此“兩手空空”,進行“習馬會”豈非糟蹋了這個極為寶貴的議題?即使是在經濟議題上,也是力不從心,《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本應於二零一四年元旦正式生效,卻被滯留在“立法院”內。台灣官引以為傲,並將之作為拒絕與大陸談“統一”的“民主制度”(在李登輝時代,說是等到大陸的經濟民生水平與台灣一樣,才能談統一;現在大陸的經濟實力超越台灣,則改以“民主制度及人權為籍口),不是“數人頭”,“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而是“揮拳頭”,民進黨威脅說“不惜流血”,就劫持了在“立法院”內佔有多數選舉議席的國民黨。這種“民主制度”不要也罷。
以上是戰略上的問題,而從戰術上看,那就是其三,北京似乎正在實施“抄底”戰術,利用民進黨來“倒逼”馬英九,利用國民黨擔心自己目前的唯一優勢——兩岸關係會大幅流失甚至是被民進黨奪去的心理,促使其為了保住“旗幟”,而不得不採取比民進黨更為積極主動的兩岸政策,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