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孔立著作系列之三《台灣民意與群體認同》封面 |
《台灣民意與群體認同》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共收錄20篇論文,第一部分“民眾心態分析”有9篇論文,分別研究了各個歷史時期台灣民眾的政治心態,包括從古至今的歷史記憶,1945年以來對台灣內部政治實踐的心態、對兩岸關係的心態,事實求是地指出:由於台灣歷史與大陸歷史有一定的差異,近幾十年來兩岸又處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因此台灣民眾對台灣歷史與現實以及兩岸關係的看法,與大陸同胞有許多不同。
第二部分“民意與群體認同”中的7篇論文,是陳孔立教授近兩年的全新力作,也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專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的民意問題”)的部分成果,集中研究了“台灣人認同”與兩岸認同問題。在這一系列論文中,陳孔立教授運用了社會心理學、社會認同論、建構主義理論以及管理學上的一些概念,研究了“台灣人認同”為什麼和怎樣成為主流民意,“台灣人認同”與“自尊需求”、“刻板印象”的關係,“台灣人認同”與大陸關係,“台灣人認同”是否可能走向“雙重認同”,即“兩岸認同”,“兩岸認同”過程的“雙管雙向互動模式”以及“兩岸認同”可能出現的五個階段。
在此厚實的研究基礎之上,陳孔立教授強調指出:兩岸交流不必然導致兩岸認同,必須通過共同建構新的歷史記憶與共有觀念,才可能進入兩岸共同建構社會認同的過程。
第三部分“省籍—族群—本土化”有4篇論文,對“省籍”、“族群”、“本土化”概念進行了明確界定,提出“省籍—族群—本土化”可作為研究台灣政治時一個具有台灣特色的研究模式。
早已立著等身、望重兩岸的陳孔立教授,耄耋之年仍心系兩岸、筆耕不輟,正所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作者曾建豐為廈門市台灣學會秘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