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正在穩扎穩打探索海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2 08:57:34


中國“蛟龍”號
  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美國連線雜誌網2013年12月30日載文《中國的深海雄心》,摘要如下:

  不久前,中國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為世界下潛最深的國有科研船只。差不多同時,媒體報道中國興建國家深海基地中心的計劃,幾個月後,中心主任劉保華宣布在全國招收潛航員,駕駛“蛟龍”號及計劃中的姊妹潛水器。

  這些都是中國在話語、金融和戰略上重返海洋的步驟。幾世紀前,中國是海洋霸主。鄭和在15世紀率艦隊縱橫印度洋。但數年後,明朝結束宏大航行,轉向國內事務。

  那麼,中國的海洋活動為何再度活躍?研究中國技術雄心的專家、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迪恩·成(音)認為,名稱不起眼的“863計劃”是一個被低估的轉折點,它重塑了中國與多個技術領域的關係。

  1986年3月,四位著名工程師致信鄧小平,提醒他科研機構即將到來的厄運。如果中國不立即重新分配資源,將注定成為“新技術革命”的旁觀者。鄧贊同這一主張,發起聚焦七大領域的研究和探索計劃。 

  海洋技術於1996年加入其中,這與中國不斷擴大的地區影響力和對海洋資源不斷增長的需求相一致。 

  從“863計劃”可見,中國對海洋探索是嚴肅認真的。類似於在太空領域的進步,中國一直是穩扎穩打、深思熟慮的。 

  中國會繼續鞏固自身戰略利益,保障資源供應,無論資源是深海礦產還是沿海魚類。正如迪恩·成解釋的,“中國政治裡很少有心血來潮的情況。廣泛的研究往往有條不紊地展開——外部空間如此,內部空間亦如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