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增長”已成中國當務之急 |
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英國《金融時報》1月3日載文《中國經濟放緩是好事》,摘要如下:
2013年,中共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轉變。中國政府屢次承諾要走上一條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如今終於付諸行動。新領導層放棄了往屆領導人所追求的高速而危險的經濟增長模式,並著手解決環境嚴重退化、地區發展不平衡以及社會不公等問題所造成的後果。
2013年中國經濟增速據估測在7.5%左右,為10多年來最慢,2014年增速將與2013年大致相當。很多投資者已經習慣了中國經濟的兩位數增長——在全球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之一爆發期間,中國經濟照常高速增長——他們將增速放緩視為一種弱點。
然而,中國經濟放緩非但不值得擔心,反而有理由讓人感到樂觀。經濟飛速增長危及中國長期穩定,而且也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另外,在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金磚四國”(Brics)中,7.5%增速仍是目前最高的。今年第三季度,巴西和俄羅斯的經濟增速實際上已為負值,而印度和南非經濟增長放慢的速度遠遠快於中國,不過美國、英國和其他幾個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卻出現了轉機。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後,中國新經濟政策的方向變得更為明朗,而且有很多積極因素。標題樸實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做出了一項承諾:將放鬆政府對市場力量的控制。中國政府頒布的法令文件在措辭上總是具有啟發意義。《決定》將自由市場所起的作用由“基礎性作用”更改為“決定性作用”,此前所有官方政策文件都使用“基礎性作用”這個詞。
中共中央委員會在12月初召開的最新會議,出爐了2014年主要經濟任務,包括提高政府透明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不再偏向於發展繁榮的東部城市;防範非銀行金融機構發放給地方政府的過量“影子”貸款釀成債務危機。
中國領導人承諾加速城市化進程,他們認為這一進程是中國經濟轉型——從由低成本製造業支撐的出口拉動轉變為日益由國內消費驅動——的基礎。
中國政府要推進城市化戰略,有必要採取措施讓數百萬從農村湧入城市工作的農民工獲得“城市居民地位”。此外還需要為城市發展建立一套穩定的金融體系,提高城市規劃水平,著重發展二三線城市,而不是讓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城市承受更多壓力,在近年人口增長的壓力下,這些大城市已不堪重負。 |